美联储加息态度强硬;全球主要股市剧震
时间:2022-01-29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2021年中央地方财政均有超收

1月25日,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与2019年相比增长6.4%,完成收入预算。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万亿元,增长0.3%。

许宏才说,财政超收是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的基础上实现的,主要是受经济稳定恢复,特别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较高拉动,与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和企业利润增长是相适应的,也是符合预期的。超收收入为保持今年的支出强度、推动财力下沉提供资金支持。

【点评】财政超收建立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基础上,2021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1%,为财政超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应该看到,与2019年相比,2021年财政收入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1%,增幅仍低于GDP增长,表明财政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经济要“稳字当头”;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种种信号表明,2022年财政支出大概率将“前置”。

2021年工业企业利润高位增长

国家统计局1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7092.1亿元,比上年增长34.3%,比2019年增长39.8%,两年平均增长18.2%。

2021年,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利润较上年增长,占78.0%。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作用较为突出,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利润较上年增长48.4%,两年平均增长31.4%,展现较强发展活力。

【点评】2021年,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主要得益于上游行业的拉动。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表现成为一大亮点,这意味着中国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展望2022年,随着工业品价格见顶回落,企业盈利增速也将逐步回落,需要进一步做好保供稳价、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等政策,保障工业经济健康稳定运行。

中国使用外资首破万亿元

商务部1月25日介绍,中国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万亿元,增长14.9%,新设外资企业4.8万家,增长23.5%,实现引资规模和质量“双提升”。

2021年,中国外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17.1%,占比提升至30.2%。主要来源地投资稳定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投资增长29.4%。新加坡、德国对我投资分别增长29.7%、16.4%。

【点评】2021年在全球疫情继续恶化、投资环境依旧动荡的背景下,中国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万亿元,规模保持全球第二,实属不易,这表明中国市场对于国际投资者依然有巨大的吸引力。2022年,全球疫情继续影响跨境招商引资活动开展,稳外资工作依然面临较大挑战。商务部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仍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良好基础,有产业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有超大规模市场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外商在华投资总体预期良好,有信心做好2022年稳外资工作。

深圳24条举措放宽市场准入

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印发《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在科技、金融、医疗、教育文化、交通等领域,推出24条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其中科技领域包括建立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交易平台、放宽数据要素交易和跨境数据业务市场准入、优化先进技术应用市场准入环境、优化5G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方式、支持设立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

金融领域包括提升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支持能力、推动深港澳地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贸易跨境结算便利度、优化基础设施REITs市场环境,等等。

【点评】这次针对深圳出台的特别措施突破力度大,含金量高,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深圳放开市场准入限制,形成更具吸引力的市场环境。

近年来中央继续加大对深圳改革开放的支持力度,这次选择深圳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也是围绕放宽准入限制、优化准入环境、破除准入壁垒,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以此探索更加灵活、更加科学的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股连日大跌

本周,A股市场多次大幅调整。

1月25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重挫,沪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跌幅都超过2.5%,创业板指失守3000点大关。两市不足300只个股上涨。

27日收盘,A股三大指数再次全线暴跌,上证指数跌破3400点关口,深证成指跌幅达到2.77%,创业板指跌达到3.25%。

今年以来,A股出现大幅回调,沪指累计下跌7.65%,深圳成指累计下跌10.29%,创业板指累计下挫12.45%。

【点评】牛年的最后一周,广大股民迎来惨痛一击。机构认为,引发近期A股市场调整的直接导火索,可能在于市场投资者担心美联储持续加息,引发全球流动性紧缩,进而影响A股市场。此外,俄乌冲突也是一个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不过各大机构对于节后行情均较为乐观,理由是国内政策面、股市基本面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