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下,企业盈利增速下行趋势已定,将逐步回归稳步增长区间,盈利结构也将持续优化。但同时也应看到,现阶段制造业企业复苏的根基不稳,中下游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仍然较大,企业库存持续高企,融资需求延续疲弱。下阶段,需要继续加大对制造业的精准支持,进一步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促进工业经济健康稳定运行。]
受工业品价格持续高涨、原材料行业利润增长拉动以及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影响,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了高位增长。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7092.1亿元,比上年增长34.3%,比2019年增长39.8%,两年平均增长18.2%。
但12月工业利润增速继续回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42.0亿元,同比增长4.2%,为年内最低值。
多位专家分析,随着工业品价格见顶回落,企业盈利增速将逐步回归稳步增长区间。应落实好减税降费、保供稳价等政策,大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上下游利润分化缓解
分季度看,2021年一、二、三、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7.3%、36.0%、14.3%、12.3%。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受高基数等因素影响,同比增速前高后低,但与2019年相比,各季度利润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2.6%、19.4%、15.1%、16.5%,均保持较高增速,企业效益向好形势进一步巩固。
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利润较上年增长,占78.0%,行业增长面较上年扩大14.6个百分点。部分行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有6个行业利润增长超过1倍,有18个行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
分行业来看,采矿及原材料行业对利润增长拉动较强。2021年,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下,上游采矿、原材料制造业利润较上年分别增长190.7%、70.8%,增速均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其中,煤炭和原油价格年内涨幅较大、高位运行时间较长,带动煤炭、油气开采行业利润较上年分别增长212.7%、584.7%。
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作用较为突出,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利润较上年增长48.4%,两年平均增长31.4%,展现较强发展活力。其中,医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利润增势强劲,较上年分别增长77.9%、44.0%,对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贡献较大。
由于保供稳价措施不断推进,助企纾困政策效果显现,上游部分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下游行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利润结构呈现改善特征。
1~12月上游采矿业和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41.0%,较1~11月份降低1.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同期,中游装备制造业和下游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占比分别环比提高1.5和0.8个百分点,上下游利润分化缓解。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第一财经分析,从利润增速看,上游盈利高位放缓,中下游盈利边际改善。如1~12月份中游装备制造业和下游消费品制造业利润两年平均增速分别较1~11月份提高0.9和0.3个百分点;但中游装备制造业利润改善主要依靠计算机通信等设备和汽车制造业,下游消费品制造业利润修复医药仍是主要支撑,其他多数中下游行业利润改善仍有限。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也认为,12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加速回落,但结构分化大幅缓解。具体来看,12月工业品价格继续回落,企业利润率走低,带动企业盈利增速继续放缓;分结构来看,行业盈利的均衡性大幅改善,上游企业利润占比持续回落,中下游企业利润占比则大幅提升,成为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核心贡献。
盈利将逐步回归稳步增长区间
朱虹表示,2021年工业企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效益水平稳步提升。但11月、12月利润增速明显回落,下游行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亏损企业数仍然较多,亏损额同比增长较快,工业企业效益状况持续改善存在压力,2022年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2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提问时表示,当前工业经济稳定恢复的态势仍然不牢固,特别是全球疫情走势还存在很大的变数,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国内供给约束隐忧仍存,消费和投资需求依然偏弱,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叠加近期疫情多地散发、基数效应等问题,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仍然面临着较大下行压力。
伍超明分析,2022年一季度工业利润放缓压力或加大。一是国内散发疫情叠加房地产投资回落压力仍大,将对企业生产需求端形成较大冲击,拖累利润趋于回落。二是保供稳价将驱动国内定价的商品价格重回均衡,加之海外需求回落、供给边际恢复或带动国际大宗商品涨价步入尾声,预计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对工业利润的支持将边际减弱。三是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面临的基数偏高,也不利于其增速提升。
去年以来,工业品价格持续高涨,PPI同比增速由年初的0.3%上行至年内高点13.5%,带动企业利润率大幅改善,盈利增速持续位于高增区间。
高瑞东认为,在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下,企业盈利增速下行趋势已定,将逐步回归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