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兵咸:北部都会区应成深港融合核心区域,吁优先发展生物科技等
时间:2022-01-28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经济通通讯社28日专讯》罗兵咸永道香港基建服务谘询合伙人陈国辉表示,北部都会区应在生物科技、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金融科技、新能源汽车以及新能源六个优先合作领域为主轴,以完善的深港融合模式发展创科产业,构建香港第二个经济引擎,同时融入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大局,估计北部都会区每年将为香港经济贡献约7000至7500亿元的生产总值。

港府在去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但详细发展细节仍待敲定。罗兵咸永道发表名为《机遇之机》的报告建议,为促进深圳与香港紧密合作,北部都会区应成为香港发展创科和深港融合的核心区域。流浮山、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对接深圳前海应先行成为北部都会区核心商业区,深港双方可研究拓展新跨境铁路连接深圳前海及流浮山、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连接位于「明日大屿」的第三个核心商业区。此外,又提议推行智慧边境,以大幅缩短人流往来的时间,并进一步促进大湾区互联互通。

在宏观发展方面,罗兵咸永道建议,深圳和香港未来应该在「产学研」层面进行多方面合作,借助两地政府共同构建的跨境合作平台,实现深港两地的产业化,构建包揽上、中、下游的完整产业链,建立横跨深港两地的大型产业生态圈。而两地政府应研究深港口岸接壤土地的空间规划策略,特别是深港口岸经济带现时边境的七个陆路口岸和连接两地的交通基建,使香港北部都会区能与对岸深圳发展互相配合。另外,政府应考虑与企业进行公私营合作、分担发展资金需求,提高总体发展的负担能力,并且加快重点基建和设施的发展进度。

*流浮山、洪水桥将成最先发展区域*

陈国辉认为,流浮山、洪水桥因邻近前海,只要未来有交通基建配合,上址将成为北部都会区最先发展的区域。

被问到深港融合为香港带来什么挑战,陈国辉指出,香港长期面对土地短缺问题,不少创科公司对香港高昂的租金有所却步,建议港府发展北部都会区时应拨出更多土地予科技公司发展。此外,香港产业侧重金融,但深圳近年的成功则建基于其产业多元,认为港府需研究决定香港长远的产业定位,以推动实现经济转型。

*深圳放宽市场准入措施有利当地高质量发展*

发改委、商务部日前发布《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罗兵咸永道中国区域经济主管合夥人张立钧指出,深圳在过去40年人口、城市面积、GDP增长迅速,但改革红利已渐渐消失,未来亦要面对大城市发展的瓶颈,因此认为《意见》的出台有利深圳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

他认为,深圳过去制造业均属中低端,预料未来将更著重创新产业,例如在生物科技、晶片等方面发展;其次将更关注民生,以符合国家「共同富裕」主题,强化在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先天性不足;同时,将促进区域融合及国际化,包括金融开放,提升与香港及国际在资金上的流通,探索保险通、跨境支付结算等互联互通发展。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