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还有哪些稳增长的实招、硬招?
时间:2022-01-26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截至1月25日,已有30个省级行政区发布政府工作报告,经济预期目标均为5.0%以上,暗示全国GDP增速目标大概率为5.5%,与我们前期判断一致。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将“稳增长”确立为2022年的头号任务,一揽子实招、硬招接续。我们提示重点关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旧城改造、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先立后破”产业政策、数字经济等重要领域,共同富裕也是十四五期间的主要战略性任务。我们再次提示,稳增长背景下需把握权益类资产的市场节奏,重点关注金融、地产和地产后周期(建筑、建材、家具和家电)的结构性行情,同时警惕长端利率上行。全年我们判断资金将向技术前沿突破和战略新兴产业集聚,以“新能源+”为核心的相关领域将迎来发展先机。

>>保障性住房供给有望加速:房地产不宜悲观

我们梳理了30个省级行政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原文表述,预计保障性租赁住房将成为托底房地产的主要贡献力量,投资规模预计达5000亿元。上海市2022年将建设筹措17.3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并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实施1000万平方米旧住房更新改造。北京提出做好住房供地保障,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研究适应多子女家庭的公租房政策,调整建设标准和配租办法,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管理。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解决新市民特别是青年住房难、住房贵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从供给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抑制房价的重要举措。

>>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狭义基建投资大概率前高后低

我们梳理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多个省市在地方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抓早抓紧抓实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高速、高铁、水运、机场等重点工程建设。其中,上海市2022年将推进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并构建新城综合交通体系;北京市将完成东六环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四川、陕西等地全面加快铁路和高铁等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建设,完成投资300亿元。我们预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在2022年一季度大概率有较好表现,但可持续性和后劲可能不足。

>>2022年产业政策的核心是“立”:最大预期差是制造业投资

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向2022年“先立后破”的产业政策方针,其重点是“立”,即拓展新能源的应用。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先立后破、防范风险,科学稳妥有序把握工作节奏,实现安全降碳。我们认为,能耗双控不等于碳排放双控并不能划等号。能耗双控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本目的是促进高质量发展,而碳排放双控对应低碳发展,反而成为经济增长的动能而非约束。当前市场最大的预期差在于从内生视角(例如出口、收入、利润等)研判制造业投资,但忽略了“新能源+”(即产业新能源化)过程中产业政策的外生强牵引作用,制造业投资已从顺周期变量转变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型变量。

>>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启动:制造业强链补链将驱动资本开支

地方政府主要采用重点项目的方式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并将通过货币、财政、就业、产业、贸易、要素保障等予以政策支持,明确指出结合“链长制”和“云长制”进行工作部署,着力补齐我国工业体系在核心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领域的短板,并在2022年继续提升供应链和产业链韧性。四川省工作报告指出,统筹推进优势产业延链、补链、拓链、强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山西将布局量子信息、碳基芯片、氢能与储能、下一代互联网等产业,培育一批龙头骨干“链主”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链核”企业。

>>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地下管廊建设助力尽快形成投资实物工作量

多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旧城改造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高频词”,不少地方对老旧小区改造开工项目、加装电梯数量、老化管道改造等均有具体规划。特别地下管廊的改造和建设有望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发力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或超市场预期。其中,广西明确提出将建设改造地下管网3500公里;上海将在2022年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2000台,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新增1万个公共充电桩;河南加快推进住宅小区、重要用户地下配电设施防涝迁移改造;山东整县制推进黑臭水体清零,完成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清零,城市老化燃气管道更新450公里。

>>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产业互联网蕴藏较大成长空间

多个地方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积极鼓励采取数字化转型的方案,我们判断数字化转型和赋能或带来全新的产业升级线索,利好计算机、TMT、专用设备等行业。数字经济具有网络化和智能化等特点,市场主体将在全球范围内集聚更多更优质资源要素,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为中长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奠定基础。多个省市将推出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安徽省将推进8个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上海市将推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打造3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