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三步走"
时间:2022-01-26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近期,政策和经济预期分化加大,扰动市场。眼下,“政策底”已夯实,“经济底”也将出现,不必过于悲观;更为关键在于理解,动能切换下稳增长的本质。

“政策底”已夯实,稳增长“三步走”进行时,“经济底”或将出现1季度

“政策底”在2021年下半年已出现,且不断夯实。2021年年中前后开始,中央对经济形势研判已开始转向谨慎,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始强调经济恢复的不稳固等,央行开启新一轮降准周期;四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国常会等明确指出“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地方债额度提前下达、降准降息等措施加快落地。

稳增长“三步走”进行时,“经济底”或将出现1季度前后。第一步,货币宽松加码、降准降息落地,地方债额度提前下达、加快发行等,带动政府融资增多、为稳增长提供资金支持;第二步,以重大项目为代表的基建、产业等项目,加快开工和施工,带动实体需求改善,预计2季度边际改善最为明显;第三步,实体需求走出收缩“负循环”、经济预期修复,GDP增速回归5-5.5%的合理区间。

目标5%还是5.5%的争论大可不必,动能切换过程中的稳增长,有别于过往

本轮稳增长,新、老基建和产业协同发力;资金、项目等优化,有利于提高稳增长的质效、长短兼顾。有别于过往,传统基建更加注重服务产业和区域协同发展,财政资金向有项目、有增长空间的地区倾斜,广东即为典型代表。稳增长不只依靠传统基建,还有产业属性更强的新基建,及产业等“抓手”。新基建和产业项目,对财政资金依赖度低,更多依靠企业市场化融资,容易形成有效投资。

5%还是5.5%的大争论,忽视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动能切换的目标。关于2022年GDP目标5%还是5.5%的争论,表层逻辑指向的是稳增长“抓手”和力度等不同,但实际上忽视了经济转型的本质。作为传统负债驱动增长的引擎,基建和地产投资2018年以来先后下台阶,背后是政策加快“旧”动能出清,为新经济培育“腾空间”;这个过程中,政策淡化总量目标、更重视经济发展质量。

经济最差的阶段或就在现在,预期仍在摇摆,但经济趋势已明、不必悲观

“政策底”夯实下,财政从募资到花钱,或带动信用环境从总量企稳到结构改善。高频指标显示,年初经济产、需仍较为低迷,或缘于疫情反复、人员提前返乡等影响下,稳增长传导时滞拉长等。地方债错位发行等支持下,社融存量增速已见底回升,但更多反映财政募资行为,只有财政资金运用形成实物工作量,才能带动实体需求的修复;伴随财政“花钱”加快,实体投融资需求或加速修复。

站在“周期”的底部看未来,过于悲观的观点不可取;更为重要的在于深刻理解,动能切换才是中长期方向。旧动能出清带来的经济阶段性超调压力,需要政策托底来稳大局;然而,进是方向和目标,没有发展、没有进,就不会真正实现稳。“政策底”夯实下,“经济底”或即将出现;中长期来看,经济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中,高技术投资持续高增,“三新”经济占比逐年抬升、2020年接近17%。

风险提示: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疫情反复。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