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两会”召开,山东省省长周乃翔作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2022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上市公司方面,2021年山东省新增上市公司36家,创近十年新高,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370家。此外,目前A股IPO排队企业近50家,2022年有望再迎上市丰收年。
2021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回顾2021年成绩,报告指出,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3万亿元,继续位居全国第三位次,同比增长8.3%,好于全国0.2个百分点。粮食总产突破1100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突破3万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3万亿元、增长15.3%。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4%、21.9%,好于全国11个、1.7个百分点。
2021年,山东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84.5亿元、增长11%,税收占比75.2%。实有市场主体增长1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跨境电商进出口、市场采购出口双超千亿元,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超过70%。
报告指出,2021年,山东需求潜力加快释放。重大项目支撑有力,12929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万亿元,其中1860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721亿元。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累计投资2680亿元,新增政府专项债券3017亿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鲁南高铁山东段全线贯通,高铁里程突破2300公里,居全国第三位。明村至董家口等4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日兰高速巨野西至菏泽段改扩建等4条建成通车。
工作报告指出,山东重大战略扎实推进。黄河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390个年度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100亿元,286个项目集中开工,102个跨省合作事项加速落地。乡村振兴成效突出,新建高标准农田66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10.3万亩,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此外,山东海洋强省建设步伐加快,海洋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5%左右,沿海港口吞吐量、集装箱量分别增长5.5%、8%,首个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落户威海,国家级海洋牧场发展到59家。
全面展开基础设施“七网”行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2年,山东将着眼长远发展、造福人民群众,推进一批支撑性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全面展开基础设施“七网”行动,包括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市政公用设施网、现代水网、新型基础设施网、农村基础设施网等方面。
其中,综合立体交通网方面,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7800公里,确保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700亿元以上。
现代物流网方面,突出抓好济南、青岛、日照等5个国家物流枢纽,2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以及30个左右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能源保障网方面,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开工渤中、半岛南5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推进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建设,开工海阳核电二期,投运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打造“国和”先进三代核能基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700万千瓦以上,有效扩大外电入鲁规模。
新型基础设施网方面,实施5G和固定网络“双千兆”工程,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6万个。开展数据中心提质增量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动国际通信出入口局落户山东。
报告还指出,2022年山东要围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扎实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其中包括,坚定不移力保经济平稳增长,持续扩大项目投资,全面展开基础设施“七网”行动,积极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扎实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攻克一批创新技术,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壮大一批创新企业,引育一批创新人才;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精准管控“两高”行业,整体提升先进制造业,做强做大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工作。
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0家以上
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山东将整体提升先进制造业。做强7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3-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巩固数字经济新优势,打造先进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智能终端、超商清视频等数字产业集群,培育30个以上数据创新发展实验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左右。谋划推进空天信息、深海极地、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一链一策”提升42条关键产业链,支持链主企业牵头建立产业链合作机制,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加快打造领航型企业,梯次培育瞪羚、独角兽、单项冠军企业,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0家以上、单项冠军150家以上。
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山东将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实施外贸固稳提质行动,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继续办好日本、韩国、RCEP区域3个进口博览会,创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深化鲁台、鲁港、鲁澳经贸合作,扩大核心设备、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