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产业强势回归 重庆制造业持续求变提质
时间:2022-01-24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2022年1月21日,重庆两会闭幕。

重庆两会期间,重庆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重庆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全年GDP(地区生产总值)为27894.02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多位专家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重庆经济发展能保持平稳健康增长态势,与其支柱产业强势回归以及新兴动能增强有着密切关系。经过近几年的调整期,重庆市汽车与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于2021年取得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取得良好发展,新旧动能同步发力,支撑起2021年重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为2022年重庆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基础。

2021年经济发展取得较快增速后,重庆市2022年的经济运行目标并未一味求速。2022年,重庆GDP增长目标首次调整至6%以下,定在5.5%左右。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及固定投资增长的目标增速均高于GDP目标增速。

多位专家认为,这表明制造业和有效投资将是重庆2022年经济的重要发力点。而高质量的制造业发展,势必推动重庆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呼应高质量发展目标。

经济增速求稳

专家表示,2022年是多年来重庆市新一年GDP目标增速首次定在6%以下的一年,且是在上一年GDP实现8.3%的较高增长背景下。

“5.5%的GDP增长目标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既有继承性,也有预见性,对于2022年保持很好的开局反而是个很好的信号。”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重庆城市提升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彭劲松表示,考虑到重庆经济发展同样面临需求收缩、供给不足、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2022年重庆未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是合理的。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敬也认为,5.5%左右的目标增速是一个稳健务实、积极进取的目标预期,和当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基本经济形势和发展潜力是适应的,也是和全国一致的。

“在基数效应作用下,5.5%左右的目标已经不是一个小数字,在2021年8.3%增长基础上,‘十四五’后面4年保持5.5%左右增速,完全能够完成重庆‘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李敬表示,2021年重庆政府工作报告将目标定为6%以上,实际上增长了8.3%。因此,5.5%左右的预期目标下,有利于重庆更好地抓住各种发展机遇,争取更好结果。

“5.5%的增长速度属于一个‘跳起来够得着’的中高速发展,并不保守,且需要攻坚克难才能实现。”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然认为,5.5%的目标增速有利于重庆引导预期、提振信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这个目标和重庆市‘十四五’规划是充分衔接的,在2021年GDP增长8.3%基础上,后四年年均增速在5.4%以上则可实现重庆‘十四五’预期目标。”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吴安称。

支柱产业强势回归

除调减GDP增速外,2022年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及固定投资增长的目标增速,两者均定在6%左右,高于GDP目标增速。

“这体现了把制造业(制造业是重庆工业的绝对主体)发展摆在更加重要地位,是发展实体经济避免经济脱实就虚的重要举措。”吴安表示,作为技术创新主战场,把制造业搞上去有利于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两个目标数据高于GDP增速,表明制造业发展和有效投资提升将是重庆2022年经济的重要发力点。”李敬表示,稳定经济大盘,必须要稳投资。根据一般经济规律,投资波动是导致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2021年,重庆和全国一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没有跑赢GDP增速,投资动力整体偏弱。

因此,李敬认为,2022年对全国和重庆来讲,挖掘投资动力是稳定经济大盘的关键。所以重庆将固定投资增长目标设定在6%左右,对于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十分重要,完成起来并不轻松。“特别是要在基础设施投资放量上做文章,这将是重庆2022年经济的重头戏。”李敬称。

“在‘三驾马车’中,一定量的有效投资对于稳定预期、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有着最直接的效果。同时相比东部沿海地区,重庆市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彭劲松表示,继续推进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有效投资的提升,对于有效稳定国民经济增长可以起到重要的驱动作用。

实际上,在多位专家看来,制造业发展不仅是重庆2022年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着力点,也是其经济于2021年取得良好增长态势的一项重要支撑。

2021年,除GDP增长超预期目标外,重庆市其他经济发展指标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6.1%、18.5%、22.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7%。

李敬认为,2021年重庆经济数据最大的亮点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较为有效。“具体体现在支柱产业强势回归,实现提质增效,同时新兴动能加速形成,‘重庆造’的‘含金量’提升。”李敬表示,重庆制造业的有效转型升级,对资本和技术的吸附能力会显著增强,预期会呈现新旧动能迸发的态势,将为2022年重庆稳定经济大盘提供重要产业基础。

相关产业发展数据也印证了李敬的说法。汽车与电子信息是重庆两大支柱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