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如何收官?
根据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内容,我国需在2020-2021年两年时间内,在2017年的基数上,扩大自美国采购的商品和服务不低于2000亿美元。商品采购分三项,农产品部分,两年分别较基年新增125和195亿美元;制成品部分,两年分别较基年新增329和448亿美元;能源品部分,两年分别较基年新增185和339亿美元。
疫情扰动、通胀高企和高水准目标导致中美第一阶段执行存在不小难度
中美第一阶段的完成进度和目标要求仍有差距。若2021年底完成中美第一阶段目标,则我国在2020-2021年的自美总进口额需达约3805亿美元,年均进口额达约1902亿美元。但据历史数据,我国自美进口近五年维持在年均1400亿美元的水平,年均1902亿美元的进口额超出了目前国内市场能够消化的程度。截至2021年11月,我国自美进口约完成两年总目标的58%。从进口完成度看,农产品>制成品>能源品,截至2021年11月,农产品、制成品、能源品的进口分别已完成两年目标的84%、58%和43%(图表1和图表2)。我国自美进口农产品、制成品、能源品的价格弹性依次增强,对美依赖程度逐渐降低,解释了我国自美进口三类产品完成度依次下降的原因。
农产品采购完成度较高,对其他农产品进口国产生挤出效应。农产品完成比例相对较高,达到84%,主因是农产品的两年目标新增量仅为2017年自美进口额的1.3倍,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需求弹性小且进口需求稳定,故完成难度相对较小。我国多次强调优化农产品进口的重要性,2019年1号文件直接指出要“主动扩大农产品进口”。2020年1月和2021年4月,我国自美进口农产品的增长率经历了两次飙升,增速高达120%和190%。我国自美进口大豆挤出了自阿根廷和加拿大的进口份额(阿根廷和加拿大的份额由5.3%下降至3.4%),自美国进口谷物挤出了自加拿大的进口份额(加拿大份额由17.9%下降至12.3%)。
受疫情初期价格下跌拖累,能源品采购完成度较低。第一阶段能源品完成比例为43%,主因是能源品的两年目标新增量高达2017年自美进口额的7.7倍,目标设定较高。2020年我国完成98亿美元的能源品自美进口,仅为2017年的1.4倍,受到国际油价大跌、量增价减的拖累。2020年我国进口原油、天然气分别为5.42亿吨和1.22亿吨,较上年增加7.1%和3.4%;但进口金额分别为176亿美元和42亿美元,较上年减少26.4%和19.8%。我国从美国进口能源品的份额从年初的0.7%上升至年末的9.2%。现今美国页岩油目前处于非增产周期,天然气受制于中美运输条件限制和传输高成本影响,自美国进口石油和天然气难以在短期内大幅扩张。
制成品完成度受到美国疫情干扰和高通胀下的结构性失业影响。第一阶段制成品完成比例介于农产品和能源品之间,为58%。制成品的两年目标新增量与2017年自美进口额相当。因制成品行业对劳动充足率要求较高,美国疫情干扰和高通胀影响下的结构性失业仍然存在,加剧制成品供给紧张程度。航空、航天器械及其零件的自美进口比重由2017年的55.3%降至2020年的28.8%,拖累自美制成品进口下滑12.9个百分点,这与疫情爆发后商品跨国运输收缩和旅游服务需求骤降有关。2021年变异病毒干扰东南亚复苏,芯片供应短缺严重,全球“缺芯”加剧了美国汽车、航空航天器材等制成品的生产压力。
第一阶段期间美国对我国的贸易逆差形势未变
在延续特朗普对华关税政策压力下,叠加中美第一阶段高目标设定,2020-2021年美国对华逆差原本有望收窄。但第一阶段执行期内,美国对我国的贸易赤字却不断扩大,进口依赖度也显著提升。2020年我国虽加速从美国进口第一阶段协议的清单产品,但对美贸易顺差仍高达3171亿美元,与大规模加征关税前的2018年基本持平。2020-2021年,中国自美进口总额的同比增速为110.6%和35.1%,而2018-2019年却是-26.3%和-5.7%。农产品和矿产品的进口占比呈显著上升的态势,动物进口占比1.73%升至3.33%,植物进口占比6.59%升至14.68%,矿产品进口占比3.8%升至12.81%,显示我国自美农产品和能源品进口在第一阶段期间有了明显抬升,我国对第一阶段协议的执行力度并不小(图表3)。但第一阶段期间美国对我国的进口依赖度不断加强,美国自我国的进口增速2019-2021年间显著上升,由-21.4%升至6.1%。从商品结构的同比增速上看,美国对我国的进口依赖是全面性的(图表4),消费类食品,2020-2021年自我国进口增速由-62.0%升至71.4%;能源类矿产物料,2020-2021年自我国进口增速-37.9%升至102.6%;纺织类初级劳动密集型制造品,2020-2021年自我国进口增速-24.6%升至68.0%;光学医疗仪器等高端技术密集型制品,2019-2021年自我国进口增速-14.5%升至114.0%。2017-2021年期间,美国自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比重变化不大,且对我国进口依赖较强的商品始终集中以下3类:机电音像设备及零件(五年平均占比45.4%)、杂项制品(五年平均占比12.6%)、纺织制品(五年平均占比10.0%)。
当前美国高通胀是制约第一阶段协议目标完成的主因
高通胀削弱了美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第一阶段协议清单中能源品、农产品和部分制成品处于价值链中上游,美国高通胀提升了中上游产品价格,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