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
2020年6月初至年底,人民币汇率(如非特指,均指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持续升值,刺激了市场看多的情绪,激进的观点甚至预测人民币汇率有可能升破六。但笔者明确表示,2021年人民币走得不会那么强,破六将是小概率事件。这一猜测现已基本被证实。
人民币汇率“折返跑”,小幅升值。新年伊始,人民币汇率升破6.50,3月份又跌破6.50;4、5月份再度升破6.50,5月底6月初升破6.40,创下三年来新高;6月中旬起跌破6.40,个别交易日收盘价跌破6.50;10月底重新升破6.40,并围绕6.40上下波动。前10个月,境内汇率中间价和下午四点半收盘价(下同)各上涨2%稍强,低于上年全年超过6%的涨幅;中间价和收盘价波动区间分别为[6.3572,6.5713]和[6.3607,6.5739],均离破六还有不小的差距。
境内外汇差收窄,市场预期基本稳定。前10个月,境外人民币汇率CNH相对境内人民币汇率CNY总体偏强,日均差价2BP,与其他年份的年度绝对水平相比为最低。这显示市场没有单边预期或压力,CNY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同期,1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NDF)隐含的人民币汇率升贬值预期交替出现,且升贬值预期都不太强。这与人民币强势伴随升值预期的看法相去甚远,反倒证实了汇率弹性增加,有助于释放市场压力,避免预期积累。
人民币兑大多数非美货币走强,人民币汇率指数上涨较多。前10个月,在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系统)24种人民币外币交易中,人民币仅兑加元、俄罗斯卢布和挪威克朗汇率略有下跌,兑其他21种货币均有所上涨。同期,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口径(CFETS)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累计上涨5.7%,超过上年全年的3.8%,年涨幅为2015年以来最高;10月末,人民币汇率指数收在100.22,为2016年1月底以来新高。可见,从多边汇率看,2021年人民币走得较强,甚至强过了美元。只是我们通常讨论的是人民币兑美元的双边汇率,所以,还是笔者猜对了。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分析
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驱动。前10个月,洲际交易所(ICE)美元指数(下同)累计升值4.6%。但人民币汇率不跌反涨,是因为境内外汇供求盈余较大,前9个月银行即远期(含期权)结售汇顺差合计1828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倍。这不同于2017年的人民币逆势上涨。当时,主要是借美指走弱(全年大跌9.9%)之机,引入逆周期因子调节的结果。当年境内外汇依然供不应求,结售汇逆差合计851亿美元。
美指震荡主导人民币汇率W型走势。此轮人民币升值受益于美元指数走弱,2020年累计下跌6.7%。2020年底,市场普遍预期美指进入中长期贬值通道。然而,笔者早就指出,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市场避险情绪减弱情况下,美指强弱取决于主要经济体经济修复的状况。由于美国经济恢复快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加上货币紧缩预期,2021年以来美指震荡走高。一季度,美指不涨反跌3.6%,直接导致人民币汇率冲高回落;4、5月份美指上攻乏力,又推动了人民币汇率反弹;5月底6月初,美指再度跌破90,触发了人民币汇率一波急涨行情;6月份以后美指再度上行,人民币汇率重新盘整;10月份美指升破94之后再度回调,引发人民币汇率重新升破6.40。
双向波动促进汇率杠杆调节作用正常发挥。汇率市场化应该是“低(升值)买高(贬值)卖”,反之,则是市场失灵。2021年前三季度,各季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均值分别环比上涨1.9%、0.4%和下跌0.2%。相应的,剔除远期履约后,各季银行代客收汇结汇率分别环比回落0.9、0.01和上升0.4个百分点;代客付汇购汇率分别环比回落0.9、上升1.2和回落2.8个百分点。汇率弹性增加,确有助于吸收内外部冲击,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中美利差收敛支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因疫情冲击下中美货币政策分化,2020年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差达到历史峰值。全年,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1.07万亿元,刷新历史记录。进入2021年,受通胀预期和货币紧缩预期影响,美债收益率上行,而中国境内流动性合理充裕,包括中债收益率在内的主要市场利率普遍下行,中美利差收窄。三季度,日均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差157BP,较上年四季度回落80BP;前三季度,境外投资者净增持人民币债券5902亿元,同比少增22%。
客观评估政策对汇率的影响。1994年初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就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2005年“7.21”汇改只是结束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不贬值政策,重归真正的有管理浮动。对于不合意的汇率波动适时加以调控,是有管理浮动的应有之意。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重提“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累计涨幅仅为3.4%(其中2021年前三季度仅上涨1.2%),远小于同期中间价累计涨幅10%,显示本轮升值对企业出口竞争力影响有限。但因中国货物贸易的85%以上是以外币计价结算,且美元在涉外外币收付占比约九成,故人民币汇率持续单边升值严重影响出口企业财务状况。这是将人民币汇率维稳与原材料保供稳价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当然,也不宜过分夸大政策的作用:一是有关部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