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尽的宽松
时间:2022-01-19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1月17号,央行表示为了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7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85%(此前为2.95%)、2.10%(此前为2.20%)。数据显示,今日有5000亿元MLF和100亿元逆回购到期。

12月以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以及央行降准并下调LPR利率之后,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已经形成了公示。对于央行后续会降息也是信心十足。

从债券市场上也可以看到,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向下突破了2.8%的点位,且短端利率下行幅度更为明显。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走在了央行的前面,债券定价已经体现了一部分的降息预期。

那么为什么央行会在1月同时下调MLF和OMO利率10个BP,并且加量2000亿MLF呢?我们认为MLF“量扩价降”的背后可能有这么几点原因。

MLF加量续作是比较好理解的。目前国内即将迎来春节假期,从往年的经验上看,春节取现等需求可能会从市场上带走1.5万亿左右的流动性(2019和2020年分别为1.4万亿和1.6万亿元),加上1月是纳税大月等,春节前市场的流动性往往会偏紧。

所以按照惯例,央行都会在春节前进行流动性投放,来平滑资金面波动。比如在2019年央行就进行了降准、投放TMLF、加大逆回购投放量等操作;2020年也进行了降准、进行14天逆回购、MLF+TMLF合计扩量等操作。

所以今天央行MLF扩量和央行表述的一样,是为了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后续央行还会通过投放14天逆回购等来维护跨年资金面行情。

更需要关注的是价格上的变动。目前央行货币政策已经逐渐转向了价格型操作,以OMO利率为短端政策利率,MLF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

此前,央行也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市场和公众观察货币政策取向时,只需看政策利率是否发生变化即可,无需过度关注公开市场操作数量,也无需过度关注个别机构的市场成交利率,或受短期因素扰动的市场利率时点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MLF利率下调在很大程度也就表明目前货币政策的拐点已经正式出现。

为什么是在1月份降息呢?原因有不少,比如一来目前随着保供稳价政策的推进,上游成本端的压力在不断减轻,12月PPI同比为10.3%,下行了2.6个百分点,环比为-1.2%,进入负增长区间,通胀的制约不再。

二来配合财政政策发力,目前政策已经提前下发了1.46万亿的专项债额度,央行则通过降息来营造良好的货币环境,降低专项债的发行成本和难度等。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目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体融资需求不足。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目前国内经济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

这一点从今天公布的经济数据上也可以看到。四季度GDP平均增速仅有4%,已经位于央行此前工作论文测算的潜在GDP之下了。

分项来看,国内需求收缩的压力不小。房地产方面,受“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考核”等政策的影响,今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的下行压力逐步加大,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两年平均同比增速为-3%,已经进入了负增长区间。而且目前来看,虽然此前房地产监管政策在边际上有所放松,但是销售端依旧偏弱,12月房地产销售面积两年平均同比-3%。销售作为投资的领先指标,目前销售弱也就意味着房地产投资的拐点还需要不短的时间。

除了房地产和基建之外,居民消费迟迟没有回升也是内需疲软的重要因素。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前值为3.9%),疫情前同比增速为8%。消费差除了因为疫情影响居民外出之外,也与目前小微企业经营环境差(12月小型企业PMI仅有46.5%,比11月下行了2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速偏慢等因素有关。

另外,供给冲击对经济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比如在海外财政货币宽松、疫情影响海外原材料生产国生产、绿色环保政策限产等因素的作用下,部分上游商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并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10月PPI一度达到了13.5%。高涨的原材料价格对中下游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成本压力。

再比如在全球产业分工模式下,疫情的反复使得海外生产迟迟难以修复,这又使得国内部分商品的生产也受到影响。比如“全球缺芯”对国内汽车的产销都造成了冲击。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的双重压力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对未来的预期自然是比较弱的。这一点在12月的金融数据上也有所体现。

12月金融数据虽然已经明确了金融底已经到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信贷回升的主要支撑项目是政府债、企业债和短期融资,有不小的基数原因,而实体的信贷需求特别是中长期信贷需求依旧很弱。

从央行发布的贷款总体需求数据上看,2021年四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67.7%,比上季度下降0.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67.0%,比上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为60.8%,比上季度下降2.3个百分点;房地产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44.4%,比上季度下降0.9个百分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助力经济就至关重要了。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里“稳”字成为了主基调,同时表示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财政政策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