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谈中国经济的"韧性"
时间:2022-01-12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Q:中央财经会议说“稳”,您如何理解?对2022年有什么预测?

三季度以来,在疫情、汛情、房地产调控、行业治理、限电限产五大冲击交织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社零恢复乏力、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中下游企业经营承压、青年失业高企四个方面的结构性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三季度GDP环比仅为0.2%,两年平均增速破“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与我们上述的分析基本一致。

在此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出“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非常有必要,从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等七大方面提出了的政策措施,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预计明年经济政策将适当发力“稳增长”,全年GDP增速大概率在5%左右。

Q:不少人认为重提“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令人振奋,但也看到有分析认为对房地产行业的态度其实是低于市场预期的?您如何看?在未来的中国经济中,房地产将扮演一个什么样的不同角色?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重要性是否已有所下降?占比经济会在哪个概数之间?

房地产业链条长,关联行业众多,除自身外,也对建筑业、工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行业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

根据投入产出表,我们测算发现近年来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中枢在20%左右,最近两年的贡献还有所上升。

此外,在中国,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既是稳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一项民生工程。

在中国经济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总原则下,“房住不炒”仍将是房地产政策的主线,同时兼顾防风险的考虑,房地产政策既要防止房价大涨,也要防止房价大跌。

会议明确“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这是对前期地产调控用力过猛的“纠偏”,但不代表要重回依靠房地产短期刺激经济的老路。

Q:有分析认为房地产和整体经济最差时刻会于明年上半年出现,您如何看?房地产出现大量违约的可能性有多大?

受前期调控收紧和基数影响,预计明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出现下滑,但随着政策“纠偏”的效果逐步体现,下半年情况将有所好转。

目前,房地产企业的风险状态具有很大的结构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非主营业务过度扩张的房企,这类房企规模较大,债务违约风险高,但数量不大;第二,靠高房价来支撑高负债、高周转、高毛利的企业,在预售资金监管加强以及融资端调控下,高周转模式不可持续,这类房地产企业的风险需要重点关注;第三,政策波及的房企,一部分企业融资性现金流随着去杠杆调控下降,另一部分企业尽管负债率低,但拿不到贷款,这些房企随着政策纠偏,资金压力会有一定缓解,风险不大。

近期,随着相关“纠偏”政策的推进,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出现好转迹象。

Q:您如何看待房地产税政策?它的试点会给房地产行业和房地产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理性看待房地产税政策及其影响:一是需要理解征收房地产税的目的,在于健全税收,成为固定税种,一定程度“替代”土地出让金,完善财政收入机制。

二是“房住不炒,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仍然是主要基调,房地产税试点将会循序渐进,力度适中,结合前期上海和重庆的试点效果,预判此次试点扩大对市场、房价的影响可控。

三是“共同富裕”是一项重大政治战略任务,征收“房地产税”也是调节收入、促进公平、社会和谐安定的一个手段。

Q:过去由金融支撑的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几乎被颠覆,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房地产公司才能有未来?目前国内城镇化率还未到达顶峰,在您看来,房地产住宅是否仍是一个好赛道?相关产业链哪些是值得去践行的?

这一轮房地产调控将加速行业洗牌,规模大、财务指标较好、信誉较好的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仍较为乐观,尤其是一些国资系龙头房企。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城镇房地产市场已经从供给短缺转向供给过剩,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将从“增量”走向“存量”,但人口净流入、核心都市圈、经济发达、公共服务优势明显的一二线热点城市仍有较多增量投资机会。

从政策导向来看,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及发展租赁市场和加大保障房建设,可挖掘长租房、保障房、品质改善房等市场新模式的赛道空间。

Q: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而我们认为房地产行业及延伸的产业链,如产业地产、物流、物业、零售商业、甚至租赁、养老等等都会面临数字化的运用,您可否帮我们讲讲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对于房地产及延申的产业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场景?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是中国经济韧性的重点所在,对此我在最新出版的专著《中国经济的韧性》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要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