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评价一个国家是不是强大?
是军队?科技?教育?还是文化?
这些答案都没错,但没有涉及到一个强大国家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基础。
国家财政有了钱,军队、科技、教育、文化才能发展,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对于国家而言,钱从哪来呢?
大头就是在税上。
我们听到一句话,财税不分家,想要理解财政问题了,必须把税弄明白了。
最近国家在税改上的大动作很多,比如严打娱乐圈偷税漏税、房产税试点改革、严查电商直播税收等等。
我们说想要理解事物的变化,除了懂得站在未来看现在,也需要学会从历史周期里找到变化的规律,看懂现在施政的基本点。
2022年是一个税改大年,那是因为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进行税改的历史节点了,甚至之前的打击互联网巨头垄断,都和这些问题密不可分。
那么,税改上的变化会对企业经营和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呢?特别是直接税改革,为什么势在必行?为什么关乎每个人的利益?
今天我们站在过去看未来,从宏观的角度聊一聊财税,从历史周期里发现变化的规律。
王朝为何破灭?
夏商周,秦汉晋,唐宋元明清,中华大地上历经十几代王朝,你方唱罢我登场。
但是,各位有没有想过,这些在建立之初强大无比的国家,推翻了另一个王朝的政府,为何就灭亡了呢?
经常看历史的朋友知道,水灾、旱灾、蝗灾、瘟疫、边患、内乱,在王朝末年这些灾难轮番上演,最后国家更迭,推倒重来。
但是,这些都是表象,根源回到一个问题:
政府没钱了。
毫不夸张的说,财政问题,是每个古代王朝破灭最深层的原因。
只有当每个王朝陷入财政危机,闹了灾害没钱赈灾,有匪患没钱招兵剿匪,才会城头变幻大王旗。
唐朝灭亡,始于安史之乱,之所以会有安史之乱,是因为中央财政萎缩,无力管辖地方,权力下放给节度使,导致地方节度使做大;
清朝也是,财政没钱,想强行没收民间筹资建成的川汉、粤汉铁路,导致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政府又抽调湖北兵力镇压,导致湖北空虚,这才有了武昌起义的机会。
细读历史,你会发现,历朝历代,无不是如此。
那么,为什么每一个前期强盛的王朝,到末期总会走向财政危机?
根本原因就是在税上:
兼并导致税基萎缩。
土地兼并,历朝历代难逃的“癌症”
什么是兼并,什么又是税基萎缩呢?
首先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宏观的说,税收要满足下面的公式:
税收=税基×税率。
税基,是缴纳税收的基数,比如说人口、资产、营业收入,而税率,是对每单位税基缴纳税赋的比例多少。
举个例子,北魏到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就是国家把农田按人头分配给农民,农民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这个时期的税收政策,就是人头税,只按人口多寡纳税,不考虑你有多少财产。
明清时期是以田赋为主,就是反过来对农田征税。
看起来好像是对财产征税了,比人头税更科学了点?
但不管唐朝还是明清,无论是均田制还是田赋,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没有解决。
这个问题导致了后来的兼并,最终导致王朝灭亡:
那就是:士绅不纳粮。
封建王朝是建立在以大地主为基础之上的“士大夫治理的皇权国家”。
皇权为了笼络士大夫以及地主阶级,往往都会规定“士绅不纳粮”。
也就是士绅阶级的农田,不需要交税,包括皇亲国戚,都是免田赋的。
那谁交田赋?只有农民了。
本来士绅们就有钱,又不用纳粮,穷者欲穷,富者愈富,稍微碰到个饥年灾年,普通农民遭不住,只能变卖土地,去给地主做佃农。
久而久之,土地兼并的现象就特别严重。
天下百姓,只有天下两成土地,却要纳天下十成的税,这就叫税基萎缩。
税基萎缩,可是国家财政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怎么办呢?
只能在税率上下功夫了。
所以每到王朝末期,对百姓的压榨就越重,各种税目层出不穷,穷人难堪其重,只好变卖土地给那些不纳粮的士绅。
在这种情况下,越是税基萎缩,越是压榨百姓,进一步导致税收减少,恶性循环,最后只能农民起义。
资本兼并与现代税收制度
那么,现在就有个问题了,现代早已废除了农业税,土地也是国有,为什么也会有兼并呢?
当然,现代兼并,不是土地兼并,而是资本兼并。
互联网巨头兼并各种创业企业,从造车到卖菜,都要横插一脚。
你这项业务不错,我出钱把你买下来做大,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小的经营者,到头来就只能给互联网企业打工。
这是从收入端兼并了其他人能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当然,这也不利于创新和行业的进步。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腾讯和阿里,都在退出过去的投资版图,甚至还有江湖再无腾讯系和阿里系的传闻。
像腾讯最近就用分红的形式,注意不是用套现,而是直接把价值过千亿的京东股份,分发给了自己一二级市场的股东们,包括之前1000亿的共同富裕基金,甚至今年腾讯的主题都变成由虚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