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经济展望系列之三: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
时间:2022-01-08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经过长期高速和中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运行本身有调整需求,加上新冠肺炎大流行及其变异毒株带来的不确定性,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1年我国经济稳健复苏的同时,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第三季度经济增速“破5”,超出调控区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2020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8%,2021年前三季度接近20%,对我国经济恢复性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年随着发达国家刺激政策退出、新兴市场疫情缓解产能恢复,我国外部需求会相应减少。如果内需提振不能有效弥补外需降低,那么经济实现增长目标就会面临更大压力。

国民经济就像一座大机器,波幅内震动是正常的,但要尽量避免剧烈波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跨过百万亿元门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2021年,人均GDP达到12500美元左右,接近和冲击发达国家门槛;从经济总量上看,与美国之间的进一步接近,达到其GDP的76%左右。美国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比2019年的78.8岁下降了1.8岁,至77岁;我国2019年人均预期寿命77.3岁,2020年还提高了,在特殊背景下与美国“擦肩”,实现赶超。不仅是疫情下中国比美国安全,而且是现在平均说来一个出生在中国的孩子比一个出生在美国的孩子预期寿命要长。在中等收入转向高收入这一经济发展阶段,一般来说会出现增速放缓,经济社会面临更多风险挑战。考虑到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动荡和中美贸易和意识形态竞争,尤其是不同政治制度决定的不同疫情应对模式导致的防疫效果巨大反差、以及给对方带来的尴尬,做惯了老大的美国不会轻易认输;内外矛盾交织,出现更多的麻烦几乎是必然的,我们宁愿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更加突出“稳”,以各种政策促稳健,以稳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一方面,提振消费需求,激发市场主体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既要保住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消费,又要释放线下消费、服务消费潜力,大力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消费升级。另一方面,稳定投资增速,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发挥重大项目工程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扩大内需,既扩大消费,又扩大投资。

积极扩大财政支出

第一,在支出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我国总的经济态势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政策导向一方面要鼓励居民消费,引导企业投资;另一方面,政府支出可以直接发挥更明显更快速的作用。保证支出强度,总的支出不减少,增量不降低,直至扩大支出,保持增速不降低。加快支出进度,在支出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支出有序安排,不仅与时间进度相一致,甚至有的支出要提前安排、提前实施。从2021年的情况看,由于我国经济恢复比较好,第一季度增长超出预期,上半年经济增长比较高,有些刺激项目就适时收紧,“跨周期调节”,放慢了实施进度,相应的专项债发行就推后了;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破5”,在总的限额内,第四季度则加快专项债发行,项目则在2022年实施。这样既可以保证2021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顺利实现,也为2022年的经济增长保持力度奠定了基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力度保基层运转,持续改善民生;合理优化资金来源和投向,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稳定投资增速。

第二,在税收方面,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减税降费政策在2022年继续实施。除了现有减税政策之外,还要出台新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保持原有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延迟退出,进一步加码减税降费力度,更大限度地助力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加大对制造业助企纾困和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减税降费政策向制造业倾斜,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力度,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减税降费政策要特别注意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减税降费和延迟缴纳政策,降低中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要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帮助他们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2021年10月27日国常会决定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11月1日起实施,至2022年1月申报期结束,可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2000亿元左右。同时,鼓励地方对中小微企业在减免租金、水电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减轻企业负担。

“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杜绝对企业乱收费。不能因为经济下行,财政减收,而通过不正当手段向企业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2021年12月17日,国办督查室通报河北霸州事件:“坚决防止各种名目乱收费增加企业负担”,“霸州市此次出现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手法五花八门,逐利特征明显”,绝不可以重演,要“持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针对贸易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优化进出口退税、减税政策,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2022年1月1日起,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