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经济展望系列之二: 稳经济亟待出台逆周期调控政策
时间:2022-01-07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2021年,全球经济迎来十年来最强劲的增长。海外宽松的货币政策、强有力的财政刺激措施为经济高速增长铺平了道路。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出现了超预期的出口需求,政府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整体较为克制,为下一阶段稳增长保留了政策空间。展望2022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会保持平稳增长,通胀将从高点回落。

全球经济周期不同步,美联储加息空间有限

根据IMF的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到4.9%,超出疫情前十年全球经济3.5%的平均增速。大多数的研究机构认为2022年全球经济会保持温和增长,但是各国增长周期不同步是一个突出现象。

当前全球经济周期不同步,中国领先其他国家。2018年,中国经济开始走在美国前面。2018年,中国监管当局实施了强有力的金融去杠杆政策,美国特朗普政府则实施大规模减税作为财政刺激,当时美国经济继续上行,中国经济则是进入下行期。2019年中国经济开始反弹,美国经济出现下行压力。随后,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中国抗疫政策处理得当,经济复苏走在全球最前列。随着经济周期的演进,2020年7月份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下行轨道。不出意外,2021年12月中国经济将会进入经济增长和通胀同步下行期,这一阶段至少会持续半年时间。美国经济现在是扩张期,2022年会进入到滞胀期。其他经济体紧跟其后。

从美国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2022年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加息时点。回顾美国2015年的加息进程,我们发现当时美联储主席耶伦选择的加息时点恰好是美国经济短周期的底部。从2016年1月开始,美国经济进入连续两年的繁荣期,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上升,消化了美联储加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没有对股市造成过大的压力。反观2022年,美国经济正在从高处回落,企业盈利能力正在逐步衰减,如果2022年美联储突然提前加息,将会进一步压低美国经济增长动能,刺破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泡沫。

在全球疫情的冲击下,美国经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供给问题,对通货膨胀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美国的通胀可以区分为顺周期组成部分和非周期组成部分。顺周期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娱乐服务、租房和餐饮,非周期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交通、医疗和金融服务。一般而言,旺盛的经济需求会推动顺周期的商品价格上升,而非周期性的商品价格对经济周期敏感性较差,上升幅度较为有限。然而,受到疫情的影响,这一次美国通胀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二手车、医疗服务等非周期性因素。这部分的价格上涨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相对有限。

如果美联储单纯因为通胀上升而提前加息,可能对增长和资产价格产生超出预期的冲击,对全球经济都会有不利影响。根据过去的经验,一旦快速加息,信用扩张速度会迅速萎缩,经济增速就会马上下降。加息作为紧缩需求的措施对于非周期性通胀(例如疫情引发的供应链中断)的影响相对有限,如果寄希望通过紧缩需求来压低非周期性通胀,可能需要超出预期的加息力度。所以,我们认为美国2022年还是一个比较温和的扩张向滞胀、衰退转向的过程,整体加息的次数相对有限。

2022年中国经济逐步转向复苏期

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是前高后低,通胀逐步走高。因基数原因,一季度中国实际GDP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剔除基数因素,二季度可以被视为增长的顶点,之后增长逐步下行,三季度下行至4.9%。我们预测,2021年四季度GDP增速可能进一步降至4%。2021年,中国的通胀全年处于上行通道,CPI同比增速从年初零值下方上升至10月的1.5%,PPI同比增速从零值附近上升至10月的13.5%。根据我们的通胀预测模型,CPI同比增速在未来半年处于缓慢上行区间,同期,PPI见顶回落,整体通胀可能于12月见顶。

中国经济于2021年12月进入经济增长和通胀同步下行期。2021年2月,中国经济出现流动性拐点,M1同比增速拐头向下,经济周期之后从扩张前期变为扩张后期。经济增长拐点出现在6月,预计通货膨胀拐点发生在2021年12月。通胀即将出现拐点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下行。理论上,通胀拐点滞后增长拐点6个月以上,经济增长下行带动需求缓慢下行,当需求与供给之差达到临界值,物价开始拐头向下。此外,前期上涨过快的煤炭价格受到监管层调控,价格出现下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PPI同比增速。

经济增长和通胀同步下行期可能不短于6个月,逆周期调控政策亟待出台。根据历史数据,如果没有合适的刺激政策,这一周期会历时一年。当经济体进入衰退前期,表现的特征是流动性、经济增长和物价全面下行。当前中国经济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这些特征。首先,受到202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冲击,房地产销售、拿地、新开工等诸多指标全面回落,地产作为周期之母,地产指标的全面下行带来经济增长的快速下行,并且抑制工业品价格,以信用为基础的流动性也快速回落。其次,海外居民和企业加杠杆的进程即将步入尾声。为了对冲疫情的冲击,海外的主流央行释放天量流动性,居民和企业杠杆率在后疫情时代快速上行,如今已接近顶点。2022年海外居民和企业杠杆即将进入正常状态,净出口对增长拉动力量进入下行通道。第三,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新经济领域还处于发展阶段,暂时没有全面替代旧经济驱动中国经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