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2022年人数破千万:一年增长167万"推后就业"效应叠加
时间:2022-01-07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毕业生人数增加的背后,和“推后就业”密切相关,中专生毕业想考大专,大学生毕业后很多人考研,人数一年一年累积,导致2022年新求职人数可能会出现一个峰值。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创下两个历史:毕业生人数最高,毕业生人数增长最大。

数据显示,2020届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20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老题目,但2022年有新的内容,之前每年高校毕业生增长不过三五十万,2022年一下子增长接近170万,增量是之前的4-5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二个是高校毕业生总量突破千万。中国需要求职的总人口中,包括初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大学生等,大学生大概占到市场新求职人员总数的2/3。”

他进一步指出,毕业生人数增加的背后,和“推后就业”密切相关,中专生毕业想考大专,大学生毕业后很多人考研,人数一年一年累积,导致2022年新求职人数可能会出现一个峰值。

对很多省份尤其是经济大省来说,“毕业生大潮”已经可以预见。根据近日教育部发布会上的信息,广东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71万人,同比增加6.6万人,加上其他来粤就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艰巨。

个人与社会如何更好的应对?

“推迟就业”明显

2022年不过刚刚开年,多个省和市就密集发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

其中,河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202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河北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量再创新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做好就业工作任务艰巨。为此,上述通知提出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部署,构建校内各部门协同配合、院系共同负责、校友积极有效支持的就业工作机制。

2022年1月4日,据当地媒体报道,福建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就做好2022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下发通知,从7个方面、18个小点,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相关通知提出,要求以“百校走千企”行动为契机,各学校走访企业累计数原则上不低于200家,切实推介更多毕业生实习就业。

一些城市还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1月3日,云南省昆明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相关措施共28条,并给予符合条件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普通高校本科生每人8000元、5000元、3000元、2000元的一次性租房补贴。

此外,1月5日,据中国教育报的信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有关政策清单》。帮助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知晓政策、享受政策,更好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各种政策不断“加码”的背后,是高校毕业生的增量和总数创下历史新高。

“现在的青年人上大学的比例已经很高了,加上近两年大家延迟进入职场,也有累积效应,造成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下新高。”卢锋指出。

高校毕业生通过继续深造,从而推迟就业现象,从各大高校近日发布的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也可窥见端倪。

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发布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本科生中,选择就业的仅为33.12%,国内继续深造的为57.07%,出国出境留学为8.41%。北京邮电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中,选择国内升学和出国出境的比例为64.02%。清华和北大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比例更高,其中北京大学国内升学比例52.26%,出国出境深造比例18.9%;清华大学本科生继续深造比例高达76.6%。

“现在不少年轻人其实都适应于一种既定节奏的状态,应该考大学,然后再考研究生。”卢锋指出,“在继续深造与进入社会求职历练之间,可能需要一个务实的选择,考研深造当然是好的,也要积极务实面对求职困难,避免下意识回避心理,因为求学到最后还是要进入职场发展。”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各大城市拥有大学文凭的人口比例在快速提升,这也使本科学历的“稀缺度”下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后发现,在万亿GDP城市中,北京每10万人中有41980人拥有大学文凭,南京、上海、武汉、西安每10万人中也有超过3万人拥有大学文凭,且所有万亿GDP城市每10万人中均有超过1万人拥有大学文凭。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各级政府都有创办高校的积极性,高校数量不断增加,招生人数也在增加,也延缓了就业的压力。但这也同步产生一个现象:在相关学子大学毕业后,仍然需要找工作,由于高校毕业生人数一年多过一年,大家找工作压力就会比较大。

“2021年考研人数创下新高,一方面与社会上一些好的工作单位提高学历要求,不少岗位要求研究生学历,导致更多人加入考研的队伍。另一方面也和就业环境有关,一些相对更难找工作的群体会通过考研加强自身竞争力。据我的观察,高校研究生里面的性别构成,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但最终她们找工作的问题还是存在的,只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