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职场"打工人":在后疫情时代的健康焦虑中前行
时间:2022-01-05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996”、“熬夜”、“加班”已成为职场“打工人”的常态,在高度竞争性的职场环境中,职场人所面临的压力来自于各方各面:工作能力、绩效考核、业绩排名、同事关系、升职变动、永远写不完的文案和PPT、无休无止的会议……不仅如此,大部分职场人属于“夹心一代”,上有老下有小,不仅有赡养父母的压力,同时也要承受着抚养子女的焦虑。

积劳成疾,在各种压力之下,接踵而至的是各种健康问题频发。

管理者也愈发明白,对员工施加过大压力,会让员工有挫折感,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同时还会降低工作效率,造成人员流失,如何化解职场人的压力,提升打工人的幸福感,是当下很多企业的管理重心。

那么,雇员们是如何看待职场健康,对于雇主的健康支持又有哪些期许,而雇主们又是如何提供健康支持,以及是否合适于雇员的需求?

近日,招商信诺人寿联合第一财经推出《2021中国健康指数白皮书》,该白皮书基于2021年“信诺全球健康指数调研”,调研数据覆盖了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对18043位受访者进行了健康指数网络访问,聚焦后疫情时代的职场健康,通过身体、社交、家庭、财务和工作等五大健康维度对人群整体健康、雇主健康支持、线上诊疗服务和劳动力全球流动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更全面地了解员工的健康诉求。

“打工人”的健康指数为何更高?

从全球总体健康指数来看,2021年,中国大陆的总体健康指数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61.3%,排名提升一名至全球第四,稳居世界前列,事实上,中国的健康指数已经连涨了4年,而中国的加分项主要是疫情防控。

近两年持续爆发的新冠肺炎,可以说是人类当下面临的健康压力主要来源,而中国防疫和经济表现出色,健康指数排位超过了欧美等发达国家。

我们先把所有受访者划分为雇员人群和非雇员人群,有意思的是,调研显示雇员人群以66.9%的健康指数远超非雇员人群59.9%的健康指数。并且,在五大维度(身体、社交、家庭、财务、工作)的健康指数上,雇员人群不仅每一项均高于总人群,且较2020年均有所上升,说明2021年职场人的职场健康信心状况向好。

那么,职场人的压力来自于哪些呢?

白皮书调研显示:在职场人所有的压力来源中,最大的焦虑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31.8%),其次是年迈父母的身心健康(28.8%),尤其对于夹心一代来说,父母的健康成为焦虑的靶心。

如果把雇员人群按照年龄划分为Z世代(18-24岁)、千禧一代(25-34岁)、夹心一代(35-49岁)和预退休人群(50-59岁),可以发现,雇员人群内部的健康指数出现了明显分化。

其中,千禧一代正值青年,身体素质好,总体健康水平和五项健康指数全面领跑其他年龄段,这一阶层,也是不少企业中最有干劲的员工,往往被赋予开拓、创新的重任。

Z世代雇员初入职场后,还是“小白”级别,且社会身份的转换导致他们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所以,Z世代雇员人群的总体健康指数在四大人群中位于第三,尤其是工作、身体、家庭三方面的健康信心相较其他人群均最低。

受压于财务、工作、家庭、社交等上上下下的影响,夹心一代雇员人群的总体健康情况仅优于预退休人群,跟Z世代一样,整体健康状态说不上很好。同时,仅30%的夹心一代雇员人群对于自身经济能力满足医疗健康需求表示满意,信心程度远低于其他人群。

预退休人群的总体健康状态是表现最糟糕的,而且,他们的社交健康、财务健康较2020年均出现下降,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未来养老的压力。

如果按照性别划分,可以发现,女性的幸福获得感要比男性高。雇员人群中,女性比男性对健康更满意、自信,职场女性的健康指数也远高于职场男性。而且,女性也更重视心理健康,对抗压能力、情绪健康的重视程度比男性更高。在样本群体中,2.1%的男性表示心理健康“一点都不重要”,而没有女性这么表示。

他们对于医疗健康的需求更加多元

按理来说,雇员人群所面临的压力比非雇员人群更大,那么,为何雇员人群的健康指数远超非雇员人群呢?这其中,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雇主们在“从中斡旋”。

调研显示:在超八成雇员产生职场压力的情况下,企业会关注并帮助缓解员工的职场健康压力,这也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去面对的领域之一。

缓解压力的办法多种多样,比如,办公技术的革新成为保障职场健康的有效支持手段,37.6%的雇员人群认为目前公司已经提供了新技术或计算机系统升级,以支持后疫情时代新的工作方式,例如虚拟会议、数字化流程;除此之外,财务培训与规划(32.4%)、预留例会时间(29.2%)和错峰上下班(27.5%)等也是员工认可的支持形式。

不过,雇员对于雇主提供的福利支持显然有着更加多元的期待。

无论是雇员总体,还是各年龄段的雇员,对于福利有着共同的期望,包括为平衡工作和生活提供全面的支持、弹性工作、心理健康支持、扩大医保范围等。尤其是在医疗健康支持方面,女性期望得到适应力训练的比例为60.0%,比男性高出10.2%;千禧一代和Z世代希望获得为看护者提供支持和指导的比例显著高于高龄人群,反映出年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