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经济"稳字诀":工业、外贸与就业闯关"三重压力"
时间:2022-01-01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不凡成就。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年制造业PMI均值高于2019年和2020年均值;进出口增量约1.3万亿美元,相当于过去10年增量的总和;前11个月城镇新增就业1207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

2022年的崭新篇章正徐徐翻开,我们将迎来又一个关键年份。近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研判,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明确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稳的基调下,工业作为经济“压舱石”、外贸作为发展重要动力、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这些经济重点领域在2021年的发展运行中呈现出什么新的特征和态势?2022年又将如何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步伐,特别是“三重压力”之下应该怎么闯关和突围,从而为整体经济的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工业:有效扩大内需将是重大课题从2021年3月开始,我国工业投资增速超过固定投资增速,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更为抢眼,成为拉动经济稳定复苏的重要抓手。2021年1-11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3%。从全年制造业PMI的变化来看,1-12月制造业PMI均值为50.5%,高于2019年和2020年全年均值。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工业领域表现比较突出。考虑到2021年一季度基数较高、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困难等因素,2022年一季度工业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要把稳定工业增长,特别是2022年一季度开好局起好步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将“着力提振工业经济,稳定经济大盘”作为2022年首要任务,此前还发布《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16条创新举措。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分析,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对我国经济发展仍发挥着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无论是人均收入还是人均制造业发展水平,我国与主要高收入经济体均存在很大差距。未来较长时期,制造业继续增长仍将是国民经济和人均收入继续提高的必要条件,当前需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更多放在实体经济上。

对于短期稳增长,付保宗认为,如何有效扩大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将是2022年重大课题。“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了一批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重大工程项目,2022年将促进重大项目落地见效。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在投资结构优化中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更高关联带动效应的新型基础设施领域,5G、千兆光网等领域新型项目,以及以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2022年带动投资、提振内需的重要引擎。

供给方面,付保宗认为,疫情仍然是影响2022年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四缺一高”,即缺芯、缺电、缺柜、缺人、高成本,是2021年供给冲击最突出特征,很多中小企业还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窘境。一系列难以预见的潜在公共危机,也将促使“保持产业链供应链顺畅”成为确保工业稳定运行的关键举措。

碳达峰碳中和将成未来影响我国工业发展的长期主线。近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指出,理论上对传统化石能源的需求会逐步减弱,但从短期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仍会对传统能源有所依赖,对于减油减煤持谨慎态度,难以过快转向新能源。从2022年来看,中国已经通过提高煤炭产量和电价调整修复市场电力供需关系的紧张状况,欧美未来也会通过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液化天然气的整体产出水平,预测2022年能源短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缓解。

付保宗认为,面对清洁能源迭代、资源约束趋紧的现实情况,实施改造升级、提升技术水平、控制成本是完成“双碳”目标的根本路径。绿色发展相关技术研发、节能环保改造以及非化石能源的开发与使用等等投资需求将被有效带动持续增加,而一些高耗能高载碳产业的开工率与投资将受到一定限制,行业监管也将更加严格。

此外,近日出台的《“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把满足内需作为优先任务,优化产品贸易结构,鼓励增加初级加工产品进口,严格控制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总经济师陈中涛表示,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过多出口不仅造成国内工业生产力和自然资源浪费,加重减碳压力,同时还提高了国外通胀压力输入风险,未来一段时间内,保障内需安全将成为各类初级产品行业的首要任务。

面对复杂环境,考虑到2020年工业增长基数整体偏低,稳增长、促发展政策持续发力,以及国际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近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白皮书预测,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预期在5.5%左右,而2022年预期将增长5%左右。

外贸:供需承压下如何过“大坎儿”临近年关,广东罗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异常繁忙。“现在,我们的订单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