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江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道
时间:2022-01-03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流水的百强县榜单,铁打的江浙半壁江山。”

2021年12月份,国内县域经济研究咨询机构中郡研究所发布第二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名单,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有24个和23个县市入围县域经济百强县,合计占据47席。无独有偶,工信部研究机构赛迪顾问此前发布的《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也显示,江浙两省联手拿下了43个席位。

《中国经营报》记者同时注意到,在由专业机构发布的营商环境百强县和工业百强县等一系列榜单中,“半壁江山”成为形容江浙县域经济实力与地位的最常用词汇。而在保持数量优势外,江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更体现在昆山、江阴、张家港和常熟等长期保持县域经济“领头羊”地位。

对此,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承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由综合因素决定,江浙在百强县方面的亮眼表现,与其所在省份产业基础良好和营商环境优越等密不可分。江浙百强县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较好,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全面、高质量发展。

半壁江山

“郡县治,天下安。”自古以来,县域经济发展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小块头也能发挥大能量。”马承恩告诉记者,全国1865个县域经济单位,创造了近40%的GDP。从百强县角度而言,入围的100个县大概以占全国2%的土地、7%左右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左右的GDP。

“经监测,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郡研究所亦如此表示。

而在经济发达的江浙区域,昆山和江阴等百强县的表现,在全国更是备受瞩目。中郡研究所表示,在第二十一届县域经济百强县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达73个、19个和8个,东北1个。其中,在东部地区中,江苏和浙江分别占据24个和23个。

中郡研究所表示:“与上届相比,东部地区增加2个,中部和西部地区各减少1个,东北地区持平,疫情影响下县域经济百强县显现出地区非均衡格局强化趋势。”

赛迪顾问报告也显示,在《2021年赛迪百强县》榜单中,江苏省、浙江省表现抢眼,分别占25席和18席,“其中,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并包揽前四位”。

记者注意到,在赛迪顾问上述榜单中,江苏昆山、江阴(并列第一)、张家港和常熟等县级市包揽了前四位置,浙江慈溪、江苏太仓和宜兴则分列第六、第七和第八位。即在全国百强县前10位中,江浙两省合计占据了7席。

“在赛迪顾问发布的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报告中,‘强’突出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总量要大,第二是质量要好。”马承恩分析称,GDP门槛一般要达到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亿元。

赛迪顾问报告显示,自2007年中国首次诞生3个“千亿县”,2020年“千亿县”总数增至38个。其中,8个县(市)GDP超过1500亿元,且昆山市及江阴市GDP均超过4000亿元。

全面领跑

数量强势领跑、经济总量领先,江浙县域经济发展何以如此之强?

“可以用‘强省强县’来概括。”马承恩分析称,江苏省和浙江省本身就是经济发达省份。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江苏GDP为10.27万亿元,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大关,而浙江GDP为6.46万亿元,两省分列全国第二、四位。

除此之外,产业发展基础雄厚也是江浙百强县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江浙地区作为民营经济的发展高地,通过大力发展产业经济,不断完善产业生态等举措,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腾飞。

从“苏州排名最后的‘小六子’”,到连续17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成为首个跻身工业总产值“万亿俱乐部”的县级市,昆山可谓是江浙百强县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据《新华日报》报道,1984年,昆山全县财政收入不到1亿元。在此情况下,“没有工业基础,更没有鼓励政策,昆山人咬咬牙从捉襟见肘的财政中挤出一点钱,在城东一块3.75平方公里的农田上自费开发搞起了工业小区,”昆山市委原书记吴克铨回忆称,“我们自费开发工业小区,为的就是甩掉‘小六子’的帽子。”

此后,昆山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引进外资企业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等一系列举措,获得了巨大成功。相关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共有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8600多家企业集聚昆山,累计总投资超1000亿美元。昆山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超千分之五的外资,创造了百分之二的进出口额。

另一方面,优越的营商环境也是江浙百强县的突出“标签”。2021年1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排名显示,江苏省和浙江省并列首位,各占25席。记者注意到,昆山、桐乡和义乌等江浙县级城市占据榜单前10名中的9席。

“江浙百强县占据‘半壁江山’,与营商环境也密不可分。”中国矿业大学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伟表示,相对其他地区,江浙地区营商环境更为优越,且政府也“比较有作为”。

“县域政府的努力程度很重要,江浙地区政府努力程度非常高,治理能力也相对占优势。”马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