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知多少?
时间:2021-12-30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经济压力渐增,失业减少了?

实际的就业情况与经济增长往往密切相关。理论上来说,当经济周期处于扩张阶段时,企业往往扩大投资带动就业增加,反之亦然。这一点从美国失业率和GDP增速关系能较好体现。尤其是去年6月受疫情发酵的影响,美国GDP增速大幅回落,失业率随之飙升。之后在经济的复苏过程中,失业率开始从高位回落。此外,根据其它一些经济体的情况,也可以发现就业状况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不过,我国的失业率数据和经济周期的相关性较低。我们通过发电量刻画经济的运行情况,发现长期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发电量增速的相关性较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登记失业率来源于失业人员在就业服务机构的登记情况,但是失业的人不一定去登记。因此我国登记失业率存在一定的低估现象,且波动较小。此外,统计对象以本地非农户籍人口为主,范围相对较窄。

鉴于此,2018年我国首次正式向社会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该指标的失业信息通过调查员入户访问的方式获取,覆盖群体既包括城镇本地人,也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外来常住人口,因此对于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变动以及经济运行情况有了明显改善。然而,今年下半年以来,发电量增速逐步回落,稳增长压力渐增,失业率不仅没有上升,反而还下降了,并且与近三年同期比较处于较低位置。

之所以经济下行压力增加,而失业率不升反降,主要原因可能有几个。第一,我国有很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算是第二、三产业就业,如果失业后回到农村,就是农民,算是第一产业就业。而农民工作为农民获得的收入大多数是低于在城市务工时获得的收入,这部分失业并没有纳入失业统计。第二,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在稳就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即使在经营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可能会体现为员工收入的减少,或者劳动时间的减少,而不会直接体现为失业人数的增加。

而实际上,如果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势必会增加实际的就业压力。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业”一词被提及8次,相比去年明显增多。今年会议强调,“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其它一些数据观察就业市场的状况。

哪些群体就业压力大?

其实从经济稳增长的压力来看,当前我国的就业压力还是存在的。例如,2020年我国农民工规模2.86亿人,比2019年减少了517万人。由于疫情防控的影响,去年外出农民工人数相比疫情前下滑2.7%,其中跨省流动降幅达到6.1%。

今年下半年以来,外出农民工人数已经基本接近疫情前的水平,其中三季度的两年平均增速达到-0.1%。但是从2018年和2019年看,每季度的外出农民工相比往年同期以1%左右的增速递增。根据我们的测算,今年截至9月份,外出农民工人数比疫情前同期减少294万人,如果按照1%的潜在增速估计,或低于潜在水平1384.1万人。

那么哪些领域的就业压力较大呢?从企业规模看,小型企业员工就业压力较大。今年下半年以来,PMI小型企业从业人员指数与近年同期相比偏低。我们认为主因在于,一方面,下半年以来在供给端的扰动下,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企业经营分化较大。另一方面,疫情扰动下,中小企业经营承压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恢复偏慢。根据2021年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联盟的调查,在中小微企业经营者中,7.8%的企业退出市场,57.3%的抽样企业无法确认是否存活。

从行业来看,与终端消费相关的商品和服务行业的就业压力较大,这主要与疫情影响人口流动、居民收入增速回落有关。从两年平均增速看,今年前10个月,皮革制品、纺服、文体娱乐产品业的平均用工人数分别减少10.2%、9.3%和5.2%,降幅位居前列,而农副食品、木材加工、造纸等行业的降幅均高于3%。

从服务业的PMI情况看,今年下半年从业人员指数回落趋势较为明显,尤其是8月以后,与疫情前同期相比差距明显。

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8至11月住宿、餐饮、租赁及商务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指数明显偏低。而在出行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航空、水路、道路运输业等就业形势也较为严峻。

相比之下,出口相关行业的用工人数有所增加。从两年平均增速看,今年前10个月,仪器仪表平均用工人数增长1.6%,医药、金属制品行业均增长1.3%,在制造业中增速相对较快。此外,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电器机械、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行业的用工人数也有所提高。我们认为主因在于,今年我国出口依然保持较强韧性,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值得关注的是,“双减”政策实施后,教育培训行业就业波动较大。今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对于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要求年底之前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而培训机构数量是比较多的,例如早在2018年,教育部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1万所,完成整改26.99万所。今年“双减”政策落地后,要求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11月1日,据央视新闻报道,在12.8万个线下、263个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中,压减率分别超过40%、接近50%。截至12月21日,教育部表示,线下、线上校外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