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人民银行举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绿色金融新闻发布会,总结人民银行今年以来在绿色金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房地产金融风险化解等方面的成效,并回应明年货币政策的有关安排。
会上,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支付结算司副司长严芳、征信中心主任张子红就上述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鼓励金融机构为房企间项目并购
营造良好融资环境
近日,人民银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出台通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的金融支持和服务。邹澜对此表示,文件从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加大债券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提供并购融资顾问服务、提高兼并收购服务效率、做好风险管理等方面,鼓励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效率,为并购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助力化解风险、促进行业出清。
邹澜表示,房地产企业间的项目并购是房地产行业化解风险、实现出清最有效的市场化手段。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是比较高的,从近几年的数据看,现有的10万余家房企中每年都会有将近500家的企业进入司法破产重整,这是行业优胜劣汰、实现出清的重要方式。
“对于已经出险和资金周转困难的房企集团持有的优质项目子公司股权或资产,不少行业内的优质民营、国有企业是有购买意愿的,这也就相应产生了专门的合理融资服务需求。为了充分发挥项目并购在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进一步强调市场化、法治化风险化解原则,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出台了这样一份文件。”邹澜称。
邹澜认为,从长远看,通过并购等市场化方式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有利于高负债企业集团资产、负债双瘦身的同时保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引导市场各主体更加重视项目本身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有利于形成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已向金融机构
发放第一批碳减排支持工具855亿元
11月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据孙国峰透露,两项“双碳”工具已于近日顺利落地。人民银行已向有关金融机构发放第一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855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已发放符合要求的碳减排贷款1425亿元,共2817家企业,带动减少排碳约2876万吨。
按照人民银行的机制设计,碳减排支持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的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个重点减碳领域的发展,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则支持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工业清洁燃烧和清洁供热、民用清洁采暖、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煤层气开发利用等七个领域。
孙国峰表示,两个工具既各有侧重,也有共同点,碳减排支持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重点支持作为传统能源的煤炭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这是考虑到我国具有“富煤”的资源禀赋,要“先立后破”、“两条腿走路”,在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继续支持煤炭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既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也有助于科学有序减碳。
在两个工具的具体发放规则上,据了解,两项工具提供资金支持的方式都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向相关领域内的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人民银行对于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一定比例予以低成本资金支持。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比例是60%,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的支持比例为100%,利率均为1.75%。
此外,为保障精确性,同时发挥政策的引领示范效应,对于碳减排支持工具,人民银行要求金融机构公开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情况,以及贷款带动的碳减排数量等信息,并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信息进行核实验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做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支持工具接续转换
对于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管理等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支持工具接续转换,孙国峰表示,两项直达工具的接续转换有利于金融机构与客户市场化自主协商延续到期贷款,同时积极挖掘新的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增强持续服务能力,促进普惠小微贷款进一步增量、降价、扩面。
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于2020年6月初正式设立。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末,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提供了189亿元激励资金,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对2万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撬动全国银行业机构对15.1万亿元贷款延期;通过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提供3175亿元低成本资金,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8794亿元,撬动全国银行业机构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9.6万亿元。
孙国峰表示,此前两项直达工具已延期实施两次,本次采取市场化方式对两项直达工具进行转换,有助于在保持和巩固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