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这句话意味着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是稳字当头的基础。
各地区各部门政策的最后汇总效应是有利于总体经济的稳定,还是给总体经济稳定打折扣。
2021年的中国经济,在一系列“新挑战交织叠加”冲击下,在“超出预期”下走过来了,走得非常不容易。在2022年,有些挑战可能消失了,有些挑战可能依然存在,有些挑战可能还会进一步发酵。同时,新的一年国内外必然还会出现目前难以预测的新挑战。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的经济工作已经做了全面的分析与部署。总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就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如何理解“稳”字?除日常意义上讨论的GDP增速外,笔者对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稳”字,另有两点学习体会。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这句话意味着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是稳字当头的基础。如果社会主义生产力得不到发展,那么我们对其他一切问题的解决都缺乏基础。二是经济工作要“加强统筹协调”的思想。这在这次会议公报中作出了反复强调。公报明确,经济工作不仅要求有关宏观经济部门之间的决策要统筹协调,而且还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这里讲的“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分别指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国务院各部门,还包括了中央国务院非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如文化部、生态环保部,以及国家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都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出台政策都要有利于经济稳定,这样明确的提法和要求非常罕见。为此,会议还特别要求“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在领导经济工作时,要“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
那么,2022年“稳字当头”能“稳”在什么水平?概括国内外智库及著名机构分析者的判断,按照往年中国政府的调控空间和经验,多数机构预测中国2022年GDP增速为5%至5.5%。但也有机构预测5%有压力、有难度。到底增长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力度。
但是,要看到一个历史事实。自2003年以来的近2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历史事实是,差不多每4年就下一个台阶。2003年到2007年GDP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最高的2007年达到了14.2%。之后,每4年GDP增速下一个台阶。其中,2008年至2011年的4年间,GDP平均增长9%以上;2012年至2015年的4年间,平均增长7%以上;2016年至2019年的4年间,平均增长6%以上。2020年GDP增长2.2%,再加上今年,两年GDP平均增速大致在5%以上。从现实各方面条件看,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确实面临不小的压力。
针对2022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方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确定了七大政策体系。笔者相信,各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具体的政策和工作任务。经济工作千头万绪,2022年能否吸取2021年全年工作中有关部门政策协调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各地区各部门政策的最后汇总效应是有利于总体经济的稳定,还是给总体经济稳定打折扣、形成合成谬误,这是一个有待观察和解决的动态过程。因此我们的预期分析,不仅要关注“我们要什么、干什么”,更要重点关注我们“能干什么、是怎么干的”。就此,凭个人经验观察,分析我国2022年经济形势的走势,分析常规的货币财政政策的变化力度是最基本的,也是重要的。但是除此之外,一定要看到,各部门一系列政策意图最后能否顺利贯彻,不完全取决于政策的主观意图,很大程度上更是取决于客观复杂的市场因素,取决于对经济运行中多年形成的深层次问题和风险隐患的解决方式和力度。当前,要真正看清楚2022年全年能左右我国经济增长态势的,对经济增长有较大权重意义、较大贡献度的,不是代表新发展方式的行业与产业,而是以下三件连结中国经济“昨天”与“明天”的大事。
一是要重点关注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动态
房地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远不是现在居民住房贷款与开发贷款占全部银行贷款约25%这一数据所能说明。有权威人士估计,加上与房地产相关的其他非银行融资,房地产贷款共占全部银行贷款约39%。这个占比是相当高的。其中,还不包括银行现有的其他各项贷款。可见,房地产市场一旦出现动荡对产业链、全国就业、GDP贡献度的影响绝不能小觑。当前中央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已明确,就是三句话:房住不炒,坚持打击投机炒房;支持刚需,对居民日常购房的合理经济需求仍会予以经济手段的支持;住有所居,对城市新居民、住房困难户要以保障房、租赁房予以确保。
这三句话体现了近20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在目前社会上对房地产市场预期正摇摆不定,开始出现预期转弱的关键时刻,即使方向定了,政策目标不清晰,同样不能达到精准调控的方向要求。政策目标是什么?就是“三稳”,搞不好“三稳”,会影响整体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