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清单连续第五年缩减,我国对外资准入进一步放宽
时间:2021-12-28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分别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连续第五年缩减。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与2020年版相比,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短了长度,完善了管理制度,提高了精准度。全国和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至31条、27条,压减比例分别为6.1%、10%。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每年都在缩短,这说明中国在持续推进开放,“对外资企业开放,以响应外商在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诉求,改善营商环境。这些对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主要有四方面的变化:进一步深化制造业开放,自贸试验区探索放宽服务业准入,提高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精准度,优化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

深化制造业开放

此次修订出台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总的方向是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在进一步深化制造业开放方面,汽车制造领域,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广播电视设备制造领域,取消外商投资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及关键件生产的限制,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管理。本次修订,也实现了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清零。

汽车制造领域的开放计划一步步在落实。按照计划,通过5年过渡期,我国对于汽车行业的外资限制将全部取消。其中,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是很关键的一步。现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已经具备了跟外资汽车竞争的能力,这是积极开放行动的具体落实。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研究室副主任李红娟对第一财经表示,全面放开汽车股比限制,欧美高端品牌车企的进入,国内车企将会从品牌到整个行业进行不断的调整和自我提升,最终一批企业被淘汰,而同时也会产生真正的、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的一流车企。

上海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告诉第一财经,汽车行业正在加速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方向转型。而跨国汽车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不仅仅受制于负面清单的限制,还受到汽车产业政策的影响,因此建议进一步开放和完善汽车产业政策,以鼓励更多外资加入汽车行业的转型,助力新能源技术的创新。

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此次放开有利于市场化竞争进一步深化。由于中国新能源车乘用车发展迅猛,自主品牌新能源车表现超强,中国成为世界新能源车发展的核心竞争市场,因此放开股比短期内对市场格局影响不大,长期看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车的强势增长将获得更优势的市场地位。

崔东树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全球份额的51%,其中10月高达61%,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占世界新能源车的比例为57%。

2019年年初,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产业区正式开工建设,成为国内首个由外资100%持股的汽车公司,也被视为外资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享受股比开放利好的典型案例。

作为以出口检测认证为主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德国德凯集团(DEKRA)全面服务以出口为导向的生产型企业,在机动车检测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最新的负面清单对我们来说肯定是一个利好消息。”德凯集团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吕伯肯(GerhardLübken)告诉第一财经,负面清单连续第5年缩减,对于外资的开放政策不断升级,尤其对于新型制造业和服务业作出了全面支持的态度。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认为,外商准入政策调整后,中国制造业面向国际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同时顺应国际形势发展的机遇也会更多。在当前全球产业链供需紧张、产业和技术转型步伐加快、制造业发展格局面临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国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空间将促进国内制造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扩大对外资的吸引力,更好满足国内产品需求和品质提升。

“中国制造业要朝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这需要国际上的外资资本参与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过程,特别是非常希望吸引高技术制造参与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刘向东说,“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清零,首先表明我国制造业已经有一定的优秀基础,其次我们希望通过更大程度的开放来促进制造业更好发展,这也是适应我国结构升级的需要。”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除了制造业,本次修订的另一个变化是在自贸区探索放宽服务业准入。其中,市场调查领域,除广播电视收听、收视调查须由中方控股外,取消外资准入限制;社会调查领域,允许外商投资社会调查,但要求中方股比不低于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