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用:多元化养老金融产品体系初步形成 国民养老财富储备需求逐步显现
时间:2021-12-29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相关政策细节即将出台,我们也都翘首以盼,希望可以尽快开始积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刻不容缓。”

在社会老龄化压力下,近两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支持养老产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并指出要抓紧明确实施办法、财税政策、金融产品规则等,让老百姓看得明白、搞得懂、好操作,让参与各方有章可循、制度运行可监测可检验。

“相关政策细节即将出台,我们也都翘首以盼,希望可以尽快开始积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刻不容缓。”日前,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特聘教授董克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并建议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以及基础教育部门等多主体共同作用,提高公众的养老金融储备意识,提高第三支柱的参与意愿。

董克用表示,在一系列养老金融支持政策的引导下,各类金融机构都在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满足国民养老财富储备需求的多元化养老金融产品体系,为养老财富积累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目前仍需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金融政策,系统推动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健康发展。如,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金融的监管政策,维护养老金融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国民参与养老金融的信心。

养老产业将迎来大发展时期

《21世纪》:养老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11月下旬,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为应对老龄化做了全面的部署,你认为《意见》有哪些亮点,将解决当前养老事业发展中的哪些问题?

董克用:《意见》出台了一揽子举措,着力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本人认真学习了这个文件,结合工作的特点,主要讲三点体会:

一是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期望寿命延长的表现,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意见》中明确提出“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长寿时代的到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为老人的多元需求做好准备,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个人等多方作用,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供多元化产品和服务。

二是养老产业在我国将迎来大发展时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到人口总数的13.5%,这比原来预想的要高。由于人口结构等原因,在今后二三十年之内,这个比率会迅速上升至30%左右,届时“三人行”中必有一位老人。

我国正面临着全世界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意见》中提出要从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养老、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等方面健全养老服务体系。随着60后逐渐步入老年期,也会产生新的更加多元化的养老需求。由此可以预期,养老产业会迎来大发展的新时期。

三是养老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助力。《意见》中提出要“完善支持政策体系,统筹推进老龄产业发展”。养老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具有前期投入大、资金回收期长的特点,需要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不是仅靠市场自发就能够满足各类需求。政府需要出台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金融机构也应该创新融资方式和渠道,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渠道。

国民养老财富储备需求逐步显现

《21世纪》:关注养老金融问题多年,也组织发布了多年的养老金融发展报告,你怎么评价目前的养老金融发展情况,有哪些亮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董克用: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将要长期面临的严峻挑战,应对人口老龄化离不开金融的媒介融通作用,由此诞生了养老金融这一领域。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连续6年推出了《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也就是养老金融蓝皮书,主要关注养老金融行业年度发展情况和趋势,希望能够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我国养老金融事业,并积极参与和探索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道路。

我们提出,养老金融指的是为了应对老龄化挑战,围绕着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包括三个部分,即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

第一,养老金金融指的是为储备制度化的养老金进行的一系列金融活动,由养老金制度安排和养老金资产管理两个部分组成,目标是通过制度安排积累养老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目前在政府和市场通力合作的背景下,我国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快速发展,养老金基金的规模稳步增加,截至2020年底,各类养老金累积规模合计已超10万亿元人民币。同时,各类养老金投资收益稳中向好,均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收益率,年金投资策略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在养老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其资产管理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其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