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三农"基本盘 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时间:2021-12-28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三农”稳,天下安。

12月25日至26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2022年“三农”工作。

会议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罗必良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核心主题为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今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三农”工作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高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谈道,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明年将沿着既定目标继续推进,并根据“三农”工作面临的具体形势,灵活调整工作的力度、节奏和方向。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夏粮增产62亿斤,早稻增产14亿斤,秋粮增产191亿斤,一年三季粮食全都增产。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做好明年“三农”工作的底线之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面积,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确保2022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冰川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目前我国水稻、小麦产需结构相对宽松,在单位成本收益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保持现有稳产水平基本可以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

胡冰川表示,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压力包括自然的压力和市场的压力两方面,包括资源环境、技术效率、经济环境等,如玉米、大豆等谷物和豆类的平均产量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17.64亿亩,比上年增加1295万亩,增长0.7%,连续两年实现增长。受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农民种植玉米意愿增强,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达6.50亿亩,比上年增加3090万亩,增长5.0%。相较玉米,大豆收益较低,农民种植意愿减弱,今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1.26亿亩,比上年减少2200万亩,下降14.8%。

胡冰川认为,会议提出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意在对内调整种植结构,对外增加边际调节能力,而非改变大豆和油料仍以进口为主的供应格局。具体而言,将部分玉米种植面积用于种植大豆和油料,实现玉米和大豆、油料种植面积的再平衡。此外,由于玉米适种性较强,若玉米价格较高,市场发挥二次调节作用,农民可以继续在其他区域种植玉米,弥补减少的玉米种植面积。

粮食生产的头一仗是夏粮。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冀鲁豫陕晋5省有1.1亿亩小麦受今年罕见秋汛影响,播期推迟,苗情长势明显偏弱,必须盯紧这部分冬小麦,落实好增施返青肥等关键措施,全力打好夺取夏粮丰收这场硬仗。

唐仁健指出,要围绕政策保本、经营增效做文章,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扶持政策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综合效益,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

保障粮食安全要解决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问题。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胡冰川指出,高标准农田持续推进,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可以在市场调节之外发挥财政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有助于实现旱涝保收。种业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多部门、多机构甚至多企业均做了大量工作,面向时代发展修改《种子法》,是立法环节回应和促进种业振兴的一大举措。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做好明年“三农”工作的另一底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高强指出,防止规模性返贫主要聚焦两方面内容,第一,要落细政策。在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资金支持力度不减等政策定调之下,不同地区可针对当地产业实际对政策进行细化和优化。第二,要落实政策。一方面目前部分地区政策落实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策实施需要大量配套政策支持,以更好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以农民工问题为例,输入地需加强农民工培训,促进人口转移;输入地需要解决农民工平等获得工资性收益、社会公共服务等权益问题。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