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以打造重要开放门户为目标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战略枢纽与交汇点。依托地缘优势与高水平开放的政策制度优势,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在促进中国-东盟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合作交流中发挥特殊作用。
在这一大背景下,中改院与相关智库倡议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智库联盟,旨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中提供智力支持、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
积极发挥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中的智库作用
当前,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背景下,要积极发挥中国与东盟合作中的智库作用。建立开放性、网络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的智库联盟,其目标是为加强和深化地区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首先,中国-东盟合作交流进入新阶段。2020年,在全球货物贸易额同比下降20%、东盟外贸整体增速下降5.8%的情况下,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6.7%,并首次形成中国-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的新格局。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与RCEP正式生效,将明显提升中国与东盟区域内贸易比重,为释放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潜力提供重大利好。初步估计,若到2025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占其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提升至20%左右,将形成1万亿美元的贸易增量,并将带动商务人员、旅游等人文交流水平的较大提升。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贡献。1991-2020年,东亚与太平洋地区GDP占世界的比重由19.8%上升至31.8%,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76.5%的增量是由中国与东盟贡献的。更重要的是,中国与东盟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不仅将在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挥更大作用,也将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海南自由贸易港将成为中国-东盟全面合作交流的重要枢纽与交汇点。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在连接两个市场、促进人文交流中发挥独特作用。海南与东盟各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不仅具有面向东盟最前沿与地处RCEP中心以及背靠超大规模中国市场等优势,也具有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优势。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重要平台,加强中国与东盟深层次、多领域、高标准的地区合作,有利于更务实地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海南自由贸易港有条件成为中国与东盟市场的重要连接点。例如,吸引国内高水平企业在海南建立面向东盟的总部基地,并促进企业“走出去”。以统筹产能合作与服务贸易为重点,与东盟联手打造分工合理、稳定安全的区域产业链与供应链。与此同时,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与RCEP叠加的有利条件,吸引更多的东盟企业来琼投资,并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重要跳板”功能,助力东盟企业开拓中国国内大市场。
——海南自由贸易港有条件成为中国与东盟商品与要素双向流动的大通道。一方面,依托海南区位优势以及背靠14亿多人国内大市场的优势,用好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政策及“零关税”、原产地政策等,强化物流体系建设及与东盟国家口岸间的协调合作,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对中国-东盟跨境供应链发展的促进、服务作用;一方面,在高水平经贸规则压力测试中积极吸引国内外要素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中转、交易、配置、集聚,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中国-东盟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服务功能。
——海南自由贸易港有条件成为中国与东盟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通过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全方位开展与东盟各国的人文交流活动,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人文交流机制,拓展与东盟国家文化体育、教育培训、旅游会展、人才培养、医疗健康、技术合作,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同时,依托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重要平台,建设开放性的中国与东盟区域性人文交流中心。
第三,在中国-东盟全面合作交流发挥智库作用。一是适应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共同需求。中国与东盟都面临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谋篇布局的重大课题,这为发挥智库作用提供重要机遇。区域智库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区域合作议题下的战略对接、政策沟通、人文交流等提供智力支持。例如,结合各国的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合作开展贸易、投资、金融及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环保等地区内合作交流的重大课题研究,共同策划合作示范项目,为地区合作与各国发展的政策决策提供重要参考;通过常态化交流,发掘经贸合作潜力,探讨并提出地区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以及各领域的具体合作方案,为中国与东盟、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提出前瞻性、行动性政策建议。二是在区域智库交流互鉴中共同提高影响力与智力支持能力。倡议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智库联盟,就是要在促进区域内智库优势互补的同时,构建国际合作研究网络,消除知识和信息壁垒,在交流互鉴中有效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与智力支持能力。
为中国-东盟全面合作提供智力支持、搭建平台
当前,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