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GDP在7000-8000亿元区间的城市均不是省会城市,这更凸显了从都市圈一体化中找到更多发展动力的重要性。
2021年即将结束,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全年经济总量有望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国第24个、广东第4个万亿GDP城市。同时,东莞也将成为全国第15个拥有万亿GDP和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
“今年东莞GDP即将突破万亿元,说明东莞是新一线城市中发展比较突出的代表,东莞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阶段。”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但在东莞之后,第25座万亿GDP城市,或许要在数年之后才能出现。因为,根据2020年中国城市GDP总量排名,位居第25-29名的烟台、常州、徐州、唐山和大连5座城市,GDP总量分别仅为7816.42亿元、7805.3亿元、7319.77亿元、7210.9亿元、7030.4亿元,它们要突破万亿大关都尚有不小距离。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相对放缓,这几个城市距离万亿经济总量都尚有2000-3000亿的距离,可能要花上数年时间才能突破。”广州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与此同时,当前人口、人才和产业都在加速向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集聚,这让非省会城市的GDP突破增长更显不易。
谁会是第25座万亿GDP城市?突围关键是什么?受访专家分析,通过壮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增强内生动能,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加快打造都市圈,或将成为“后发”城市进一步突破发展的重要动力。
“双万”东莞呼之欲出2021年,东莞GDP总量突破万亿已是大概率事件。
胡刚认为,东莞发展势头较好,一方面区位优势突出,由于靠近深圳,近年承接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东莞形成了准确清晰的发展战略定位,瞄准产业科技的核心发展方向不断探索。
受疫情等因素冲击,东莞GDP突破万亿的时间花费得比预期更长。
胡刚指出,东莞在2010年左右经历了经济发展的“阵痛”,现在产业“腾笼换鸟”的过程慢慢完成,华为等公司带动下新兴产业也慢慢发展了起来,产业集群效应不断增强,发展步伐持续加快。
东莞也是一个缩影。与之类似的佛山、泉州也都拥有良好制造业基础,并且先后迈入万亿GDP城市的行列。
2020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东莞在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下降的背景下,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其中,纺织服装业下降9.3%,食品饮料业下降0.4%,家具制造业下降7.5%,建筑材料业增长6.9%,金属制品业增长5.9%,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37.4%。
佛山2020年的优势传统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其中,纺织服装业下降17.0%,食品饮料业增长10.3%,家具制造业下降12.6%,建筑材料增长21.0%,金属制品业增长15.6%,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14.6%。
疫情冲击下,正是较为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帮助这些城市“扛住”了压力,支撑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东莞是一个明显受益于制造业的城市。”林江认为,过去经济增长有三大要素:出口、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以往我国很多城市比较倚重投资增长,但近年,特别是疫情以来,投资的效益不是特别好。而且,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在下降,难以通过加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出口的拉动作用突出,背后关键就看制造业。
“制造业城市破万亿固然不容易,但维持万亿规模乃至进一步增长,挑战更大。尤其是东莞的基数已经很大,将来要维持一个相对高的增长率就更困难。”林江表示,当前东莞的加工制造业越来越受到东南亚地区的挑战。如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只能在新经济上做加法,也就是既要进行存量调整并实现增量上升。
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23个万亿GDP城市,但这些城市之间的GDP差距却非常明显。
上海和北京位居第一梯队,2020年GDP分别达到38700.58亿元、36102.6亿元。第二代梯队是深圳、广州和重庆3个城市,GDP也都超过2.5万亿元。第三梯队城市的GDP总量在1.5万亿元-2.5万亿元之间,包括苏州、成都、杭州和武汉。第四梯队城市,也就是GDP在1万亿元-1.5万亿元之间的城市,一共有14个,其中多为一些东部的非省会大城市,比如青岛、无锡等,以及中西部的省会城市,比如郑州、西安等。
胡刚认为,对苏州、佛山、东莞等地级市来说,GDP超过万亿具有标志性意义,某种程度上经济发展已比肩甚至超过了不少省会城市,但随着经济发展,未来GDP超过2万亿元乃至4万亿元的才能算是中国大城市的标杆。
谁将成万亿GDP“第25城”?不容回避的是,中国经济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GDP增速下降,这也使万亿GDP城市总数增长变缓。
东莞“晋级”之后,或许未来数年之内我国万亿GDP城市的数量都不会再增长。从2020年我国城市GDP排名情况来看,GDP总量在7000-8000亿元区间的城市共有5个,包括烟台、常州、徐州、唐山和大连,在6000-7000亿元区间的城市共有7个。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目前的万亿GDP城市有着一定差距。
“东莞信息产业发达,佛山制造业雄厚,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强劲,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也优势突出。另外,相比之下,烟台周边有青岛和济南,常州周边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