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贸易畅通新局:开放合作水平提升 争创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新高地
时间:2021-12-25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开启了国际贸易加速向数字化转型的契机,数字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成为连接本地制造与全球消费的重要方式。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了世界级的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中心,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与深化合作的背景下,正在成为引领全球贸易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本文重点关注粤港澳大湾区贸易畅通新机遇,尤其是贸易数字化的湾区试验。(于晓娜)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上升,而粤港澳大湾区彰显出强劲的活力和韧性,为促进全球贸易畅通,推动国际投资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凭借区位、环境、平台、政策等多重优势,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贸易总额已经超过14万亿元,居全球各湾区之首,贸易基础雄厚,发展前景巨大。

今年4月,广东省印发实施《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为未来广东省贸易高质量发展擘画了蓝图。有专业人士建议,广东省要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强项作为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比如借力港澳发展跨境贸易等,将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对接联动。

过去的一年多,新冠肺炎疫情开启了国际贸易加速向数字化转型的契机,数字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成为连接本地制造与全球消费的重要方式。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了世界级的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中心,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与深化合作的背景下,正在成为引领全球贸易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更高水平的开放与合作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这是贸易畅通的核心要义之一。

广东省副省长张新今年10月介绍,广东在CEPA框架下,探索对港澳实施更短的负面清单,粤港澳三地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开放等各方面都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成果,大湾区开放合作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当前,港澳企业在法律、会计、建筑等领域投资营商享受国民待遇,基本实现广东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依托“数字政府”平台,珠三角实现港澳企业商事登记“一网通办”;近3年,广东新引进港澳资企业5万多家,实际利用港澳资金3400多亿元。

而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和国务院再次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更高水平开放的全新使命。

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分别要求横琴和前海“率先在改革开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创新,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两制’优势的区域开发示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不断构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黄奇帆认为,这些新要求新措施将推动大湾区在规则制度型开放方面继续走在前列,粤港澳大湾区应成为“双循环”重要枢纽,推动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10月15日,在第130届广交会期间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贸易合作论坛上,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在致辞中表示,商务部将进一步支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是支持扩大对港澳贸易服务开放,深化粤港澳三地机制对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二是支持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重要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三是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支持粤港澳企业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对接,带动大湾区产品、设备、技术、标准、检验检测认证和管理服务等“走出去”。

在诸多分析人士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应成为“双循环”重要枢纽。从产业关联度来看,珠三角是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关联度最密切的地区,在“双循环”的产业供给端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珠三角也是国内消费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腹地。

“双循环”需要内外循环相互促进,核心是实现高水平开放,进而推动高质量经济增长。而香港的角色同样不可或缺。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香港将会继续助力国家对外贸易,协助开拓新的市场,并通过供应链的管理增强内地和国际,尤其是东南亚产业链的联系,协助国家畅通国际循环,并为内地提供更多优质的进口产品。

在大湾区打造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后疫情时代,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数字贸易”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成为了经济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的新亮点。

直观可感的是,在疫情影响下,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在线教育、远程医疗、跨境电商、网上展会等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对促进国际贸易畅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测算,2020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达到了2947.6亿美元,疫情期间逆势增长8.4%,占服务贸易总额的44.5%,比“十三五”初期提升了13.9个百分点。商务部预测,到2025年,中国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将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