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向未来
时间:2021-12-27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在世界发展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的大背景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并为下一步中国的发展明确了基本方向和具体路径。

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之一,这也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主线所在,是研究、学习、体会“高质量发展”的要义所在,是明晰中国经济发展前途,识别企业经营方向是非的关键所在。

高质量发展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现在与未来。

总结百年奋斗经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全会强调,在经济建设上,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等下一个百年发展的大方向。

在国泰君安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看来,十九届六中全会既是对第一个百年的高度总结,也是第二个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纲领。短期来看,党的二十大前各地方政府完成换届,稳增长诉求将在2022年上半年增强;长期来看,新的理论创新更加强调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新的时代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下的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稳增长、防风险、优结构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在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平安证券分析师张德礼认为,在跨周期调节的顶层设计下,在体制机制改革红利的继续释放中,预计中国经济可以实现全年5.3%左右的实际增速,“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将成为中国经济蜕变的“第二春”。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经济领域相关部委对稳增长方面做出了重要部署。央行提出“统筹考虑今明两年政策衔接,更好支持消费投资恢复。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证监会提出“通过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大政策和制度供给,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机制和能力”;银保监会提出“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良性循环”;财政部提出“建立完善财税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自觉把财政资源的统筹和分配、财政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放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考虑谋划,履行好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更好发挥财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工信部提出“稳定和提振四季度工业经济,着力扩大工业领域有效需求,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加强要素保障,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在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看来,2022年宏观经济有望在转型中保持稳中有增。综合疫情变化、“双碳”目标以及基数因素,预计2022年实际GDP同比增速在5.5%左右,稳增长、防风险、优结构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提出的重要举措。

《决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实际上,早在2020年7月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秦泰认为,我国经历了出口导向、扩大内需两个大的经济发展阶段后,步入新常态,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递进深化,是“大国经济的关口”下的重大战略举措。

在秦泰看来,我国处在“大国经济发展的关口”,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