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改革蹄疾步稳,攻坚克难!
回眸2021年,从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到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力度,再到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攻坚……针对经济循环的“堵点”、人民生活的“痛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下称“深改委”)召开六次会议把脉定调,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
展望2022年,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从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到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再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一盘新棋局已铺开,只待落子见效。
勇拓新局: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岁末寒冬,难掩改革奋进的热度。
完善公司科技创新体系、主导完成“十四五”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推动重点研发项目落实落地……这是周伟最忙碌的一年。
3月份从中国化学工程下属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主任,一跃成为集团科技与数字化部副部长,他直言“做梦都想不到”。
这样的机会与国企改革的“牛鼻子”——劳动、人事、薪酬三项制度改革密不可分,也关乎科技创新活力的激发。
从经理层入手啃三项制度改革“硬骨头”,以“混股权”促进“改机制”,借整合重组推动国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攻坚之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如秉轴持钧,以一持万,凸显以重点突破引领改革向纵深推进。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摆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莫道前路多险阻,再闯关山千万重。越是难题,越需要通过改革的办法来寻找突破口。
全面深化改革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关联,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扭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目标任务,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深改委第十八次会议,也是今年的首次会议作出重要论断,清晰指明前进方向。
大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
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畅通经济循环、扩大内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路线图在字里行间浮现。
此后每一次的深改委会议部署不断,讲方法、明路径、指方向,一个方案一个方案地过,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破,推动各领域改革翻过一山又一山。
闯关夺隘:向纵深推进啃“硬骨头”
总是向最难处攻坚、向最关键处挺进,改革的“硬骨头”必须“啃”下来。
“解决影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深改委会议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
——瞄准“难点”,以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
进入新发展阶段,创新被置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看来,要适应创新型经济形态的趋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从主要依靠要素资源投入向创新发展的转变。
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开展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一年,深改委多次会议相继通过的一个个方案,着力破除教育、科研等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进一步提升。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着力于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运行首月,交上了漂亮“成绩单”:82家上市公司,超460万户合格投资者,2611.94亿元总市值,478.97亿元累计成交额。
——打通“堵点”,以深化改革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称。
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两手并重、两手都要硬,明确规则,划出底线,设置好“红绿灯”;加快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列上了深改委第二十一次会议的日程。
两个多月后的11月18日,北京三里河东路8号,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成立。挂牌两周内,这一机构就发布了46张处罚书,剑指医药、燃气和互联网等行业垄断违规行为。
这是围绕畅通经济循环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这一年来,深改委会议相继审议推出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如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政府监管效能,着力打通制约供需适配和要素流动的堵点,更大激发超1.5亿户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减少“痛点”,以深化改革回应民生关切。
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谈判现场,一个半小时的八次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