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沙市雨花区的跳马镇,古因“关羽战长沙时跃马跳涧”而得名。跳马镇是长沙市的东南门户、交通枢纽,四条高速(长沙绕城高速、长株高速、沪昆高速、京港澳高速)环绕,两条高铁(沪昆高铁、武广高铁)穿镇而过;跳马镇也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辖区内除拥有国家4A级景区石燕湖外,北临浏阳河、四面环山、山水相连、缠绕交融。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开创中部崛起新局面,长株潭由此迎来“黄金机遇”。随即,湖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方案,其中包括完善生态共保机制,以长株潭三地中间的生态绿地为基础,规划建设长株潭城市中央公园,将其定位为“以生态保育为核心、融合生态游憩、艺术创作、文化教育、科创研发为一体的乡村郊野公园”,形成服务长株潭、全国示范的城市绿色客厅,也被称为“绿心中央公园”。
而跳马镇正是“绿心之芯”,位于长株潭三市交接的核心区域,距长沙市区12公里,距湘潭市区10公里,距株洲市区18公里。该镇镇域面积177平方公里,处于绿心保护区面积约172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绿心面积的1/3、长沙市绿心面积的2/3。该镇全域禁止、限制开发区域达到98%,控制建设区4.03平方公里,仅占2%。
生态特点、历史基础和区位优势形成了跳马镇的独特基因。该镇利用优势产业,以“花木+民宿+文旅”为抓手,提供康体沉浸体验式旅行,促进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掀起一拨人才回流潮,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花木产业实现“从育树到育景”新升级
跳马镇享有全国“花木之乡”的美誉,果木种植在这里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据测算,种植花木亩产值可达2万元至3.5万元,相当于种粮或其他经济作物的3至5倍,当时的村民们便以种植苗木等经济作物替代了粮食种植,一棵树、一把剪,成为跳马镇很多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法宝”。
57岁的黄迪进是土生土长的跳马人,16岁时跟着父亲学种苗木,大家都叫他“树哥”。2007年,他在石燕湖村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树,除前期投入外,前几年每年都要投入数十万元才能维持运营。面对周期长、树难卖、收入低的问题,黄迪进想尽了办法。
2009年,黄迪进开始向造景卖景转型。具体而言,就是给树木做造型,并以三五株树木为一组,构成景别。他欣喜地发现,一株小型珍珠红盆栽在经过修剪、制作成景观后,既好卖,又能卖出好价钱。
“一株小型‘珍珠红’盆栽大概能卖60元,但经修剪造景,价格能翻好多倍,一位优秀的修剪师傅一天能挣1000多块!”黄迪进说。
然而,黄迪进与家人并不满足于眼前的万株“珍珠红”,趁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一心想把“梦”做大。他开始奔波于农庄、讲台,将课堂搬到乡村,决心要打造雨花跳马最美乡村会客厅,为亲子家庭定制互动园艺大课堂。
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团队作业,黄迪进已带出七个造型师徒弟,从卖树到卖景,再到育人,他们的生意日渐红火,每年有三四百万元的收益。
“我们遵循的是育树、育景、育人的全方位培育理念。”黄迪进娓娓道出育景园的发展轨迹。经历数年的打造,育景园由单纯种树转型为树艺盆景、树艺+旅游+研学的复合模式,具备了风景、生态、艺术和知识兼具的特色。
而今,“玩转植物大观园”“寻找长在泥土里的匠人精神”“找寻树的艺术、根的文化”等一系列园艺活动让跳马镇的苗木成为热门。
据介绍,跳马镇花卉苗木产业涵盖100多种绿化类、经济林类、观赏花卉品种,形成园林、园艺和室内盆栽等多点开花的局面。当地经大力提质花卉苗木产业后,全镇80%以上的农户从事花卉苗木种植,年销售总额突破13亿元。2020年末,跳马镇实有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超13万亩,花卉从业人员4万多人,发展形成了育景园、乐多园艺等众多龙头苗木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各省市和日本、韩国等地。
跳马镇党委副书记贺耀表示:“目前,跳马镇积极引导传统花卉苗木产业向特色化、高端化、园林化转型升级,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种植新模式,一条集种植、研发、观赏、交易于一体的现代花木种植体系正呼之欲出。”
新民宿激活乡村“造血功能”
在文化旅游发展的浪潮中,跳马镇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以及优厚的政策,吸引了一批外地人投资开发特色民宿,目前已打造出“无何有乡”“大家小院”等一批各具风格的品牌,节假日常常一房难求。
“屋后有竹林,竹笋味道甜美,可从冬笋吃到春笋,夏天各种野菜、野果不断,就像回到了儿时。”“无何有乡”的打理人付琴说,“无何有乡”四字源自庄子的《逍遥游》,意为希望游客在此可以放空自我,当时选择这里就是看好当地的政策和环境,亦契合自身做民宿的理念。
这家由现有民居改造而成的新中式民宿,有着别致的前庭后院,古典清雅,禅意十足。付琴说,当时将这栋老房子租下,在竭尽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装修,目前经营收益不错,打算进一步扩大规模。“房子出租后,当地人有了稳定的收入,他们可以做其他劳务,有了更多更好地选择。”
不仅仅是外商,当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