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多城消费券"登场" 专家建议可从三方面促消费
时间:2021-12-22 00:00:00来自:证券日报网字号:T  T

一大波政府派发的“红包”正在居民手中陆续“兑现”!

作为去年疫情期间促消费、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手段,最近一段时间,为抢抓岁末年初这一重要的消费旺季,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复苏,《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各类消费券在多个地区再次“闪亮登场”。而从众多网友的晒单、晒照来看,餐饮消费券似乎颇得“民心”。

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习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券对短期拉动消费的作用直接且传导迅速,可以说是“准真金白银”式的刺激。但总的来说,提振消费还需要从长效措施入手,以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主。

新一轮消费券开抢

带动部分地区消费破亿元

12月22日上午8时,总额300万元的衡水市政府消费券正式“开抢”。记者梳理发现,除衡水外,仅12月份以来,包括南京、郑州、合肥、成都、重庆等多个地方相继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用以提振消费。其消费券的类型更是涵盖餐饮、娱乐、购物、旅游等众多方面。

如合肥市于12月17日在全市开展“皖美消费·合肥购”消费券发放活动。合肥财政首轮将投入4000万元,其中餐饮业1500万元,商场超市1500万元,汽车业1000万元。12月17日至12月26日期间,郑州将联合市内重点美食街区、购物中心、品牌餐饮企业共同举办“品味中原”美食节,推出特色美食市集、特色菜品、暖冬小食盲盒等活动,并由银联“云闪付”配合发放500万元餐饮消费券。

虽然多地发放消费券针对的领域和使用方式等所有不同,但对消费者而言,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却是共识。家住合肥市的陈先生表示,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为了用掉从政府那“抢”来的20元餐饮消费券,特意去的银泰中心吃饭。希望后续消费券能来得“更猛烈”一些。

应习文分析称,消费券的本质是财政出资,结合部分商家让利,向消费者进行转移支付,鼓励消费者短期(主要是节日活动期间)增加一定消费。政府发放消费券,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短期消费、恢复消费信心;另一方面,也对商家有间接补贴、增加商家短期收入、缓解经济低迷时期其经营压力的目的。此外,如果限定消费券的使用渠道,如通过“云闪付”或数字货币等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亦有利于特定渠道的推广。

记者注意到,在“花式”消费券的助攻下,已有地区交出了亮眼成绩单。以伊宁市为例,在12月3日至12月14日期间,伊宁市人民政府共发放消费券19.6万张,核销券数15.81万张,核销金额838.45万元。据了解,每日在线参与抢券人次超过10万,成功报名参与活动的商家共400余家,直接以及间接带动消费破亿元。

“按照2020年上半年的经验,在消费市场的回暖过程中,消费券确实发挥了关键作用。”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机制上讲,消费券属于在特定期限内用于特定领域的消费,即通过“杠杆效应”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刺激相关领域消费的复苏,进而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好转,缓解经济运行压力。与直接发放现金相比,发放消费券更能用于居民消费而不是储蓄,其带来的刺激效果更为明显。

“治标还要治本”

提振消费还需长效措施

事实上,近期多地消费券的“卷土重来”,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消费数据的疲软有关。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43亿元,同比增长3.9%,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4%,回落0.2个百分点。若从全年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更是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个位数。

在付一夫看来,11月份消费数据的低迷,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响,消费市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扰动,并影响到了线下消费市场的经营状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受疫情反复影响,11月份的消费恢复不及预期,特别是疫情局部突发,对其经济运行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整体上看,目前服务业生产仍未回到疫情前水平,部分接触型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因此,发放消费券有利于尽快促进消费回升,提振年末消费。预计12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保持4%以上的同比增长。

虽然消费券带来的短期刺激效果可谓立竿见影,但在多位业内专家看来,提振消费不能只靠短期措施,更要从长远角度去考虑。

付一夫称,消费券并不能根本性地改变人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而且不排除部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使用了消费券,却把原本计划用于消费的现金储蓄起来。换句话说,消费券只是一次性地提升消费者支付能力,却无法为消费市场注入长久动力,故而只能算是“治标不治本”。所以从长期来看,若想真正推动消费市场的发展壮大,还是应从稳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优化商品服务供给质量、完善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等方面予以发力。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当前全球疫情蔓延、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国内阶段性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等背景下,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判断。本次会议也特别强调,明年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