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各界构建金融安全防线 南财集团正式启动"国民金融素养提升计划"
时间:2021-12-23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伴随着社会居民财富积累,金融消费与财富管理需求日益提升,非法集资、金融欺诈等非法金融活动的存在,金融消费者急需补上金融素养教育、理性投资的通识课。

“广东作为金融大省,我们一直同相关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协作,持续强化对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工作。”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二级巡视员郑维庆指出,“金融安全是我国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的三大安全战略之一。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升金融消费者的素养,不仅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的基石。”

12月22日,在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的指导下,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携手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招商银行广州分行、广发银行广州分行、启牛学堂、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等多家银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正式启动“国民金融素养提升计划”。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党委委员、工会主任徐维指出,“随着我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发展,我国逐步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群众参与金融活动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展。对个人而言,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将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技能,金融素养将成为国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国民金融素养提升计划”旨在通过金融素养教育课堂、大学生金融素养大赛等一系列公益活动,提高国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积极构筑国民金融安全防线,助推普罗大众财富管理能力的全方位提升。监管指导,媒体搭台,机构助力,全力打造精品。

多方合力,打造金融素养教育新平台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及金融创新活动的不断涌现,金融产品与服务日益普及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由于我国公众金融专业素养水平普遍不高,对各类金融知识掌握不充分,难以识别日益复杂的金融风险及侵权行为,导致自身合法权益易遭受严重侵害。

金融活动高速发展与消费者金融素养不足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成为制约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因素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总体上,我国居民在金融行为和技能的不同方面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基础金融知识水平,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一老一少”仍将是金融教育持续关注的重点对象。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经理张志兵指出,“作为专业的主流财经媒体,南财集团有责任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工作,更有义务为国民金融素养的提升贡献力量。为此,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联合高校、金融机构等推出‘国民金融素养提升计划’,希望在全国多个重点城市进行推广,通过金融素养教育课堂、大学生金融素养大赛等一系列公益活动,提高大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相对欧美国家而言,我国投资者金融基础知识储备普遍不足,财商素养尚不成熟。极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从而导致情绪化交易。伴随着社会居民财富积累,金融消费与财富管理需求日益提升,非法集资、金融欺诈等非法金融活动的存在,金融消费者急需补上金融素养教育、理性投资的通识课。

报告显示,与2019年相比,我国金融消费者的复利意识和贷款知识还存在不足;对存款保险的理解仍有提升空间:对商业保险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投资理财知识较为欠缺。与2019年相比,在分散化投资、风险收益关系方面的掌握有下降。

12月22日,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金融规划为指导,以“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契机,在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证监局的指导下,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工行广东分行、农行广东分行、中行广东分行、建行广东分行、交行广东分行、招行广州分行、广发银行广州分行等金融机构正式启动“国民金融素养提升计划”。

张志兵表示,“南财集团将把‘国民金融素养提升计划’从广州推向粤港澳大湾区,进而推向全国,期待后续有更多的监管部门、高等院校、金融机构、社会团体加入进来,形成政府、金融、教育、媒体间更大的合力,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式地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

形式多样,开展精品金融知识活动

据了解,“国民金融素养提升计划”将以持续2022年全年的“金融素养教育课堂”“首届大学生金融素养大赛·财经主播星计划”“金融反诈科普实践活动进社区”“金融学术专家研讨会进单位”等多种活动形式进行。

此外,依托南财集团智库研究优势,联合金融机构发布《国民金融素养调研白皮书》,以此搭建起政府、金融、媒体、学术支持等各要素聚集、互动的金融素养教育新平台,共同探索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新路径。

农行广东省分行消费者保护办副总经理李树华指出,“国民金融素养提升势在必行。一是现在电信网络金融诈骗层出不穷,比较猖獗,不少民众都因缺乏金融知识而深受其害;二是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兴起,金融消费者缺乏专人指导和金融知识,有时候购买到不合适的金融产品,就容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