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1年1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5年期以上LPR为4.65%。时隔20个月以来,央行再次调降一年期LPR利率5BP,5年期LPR利率保持不变。
时隔20个月为何突然降息?
两次降准后,市场一直在期待降息,无外乎四个原因:
第一,经济下行,宽货币稳增长的必要性与日俱增。三季度经济增速破5%,已低于潜在经济增速;11月经济金融数据仅有季节性结构性回暖,总体还是处于下行通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三重压力”,预期偏弱。从货币的价来看,利率水平应符合保持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的要求,在经济下行通道,宽货币稳增长的政策诉求逐步强化。
第二,爆雷不断,需要货币适当宽松来缓释风险。自2021年下半年进入类滞胀周期后,经济增速持续回落,通胀高位运行,调控监管逐步升级,货币政策相对克制,流动性风险暴露加速。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本就在下行周期,加上地产加速去金融化,房企爆雷事件相继发生,信用风险持续发酵。金融出清已接近尾声,为“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引发次生金融风险”,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有必要适度宽松对冲。
第三,通胀见顶,宽松的可行性不断提高。通胀是货币政策的阀门,由于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能源、原材料涨幅明显收窄,11月PPI见顶回落。同时猪价还在低位磨底,CPI虽有小幅回升,但仍处于相对低位,货币宽松的掣肘因素逐渐消退,宽松的空间逐渐打开。
第四,货币背离,美联储加快缩债压缩国内宽松窗口期。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将每月缩债规模翻倍,预计将于2022年3月结束购债,按照缩债-平表-加息的节奏,美联储加息进程会提前,最早2022年3月开始,点阵图显示2022年有3次加息。中美货币政策周期背离,为缓解错位后的资本外流压力,美联储提前行动后,我国央行也会做好应对,把握难得的降息战略窗口期,提前降息。
这次降息释放了什么信号
距上次2020年4月LPR降息已有20个月之久,央行再次降息,信号特征十分明显:
第一,速度十分快,货币宽松再次得以确认。复盘2008年之后的货币政策周期,共有四轮货币宽松,分别对应起点是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8年,通常的操作是先降准后降息,仅有2008年9月同时启动降准降息,之后降息通常和降准间隔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次是12月降准后随即降息,也是2008年以来首次同步降准降息,货币宽松的信号十分明确。
第二,步长相对小,价格型货币工具较为谨慎。这次降息反应速度特别快,但力度却相对温和,1年期LPR利率仅调降5BP,5年期LPR利率保持不变,也是2020年以来的最低降息水平。2020年两次1年期LPR利率调降幅度分别是10BP和20BP,这次明显克制,主要是考虑到PPI仍在高位运行对货币宽松的制约并未完全消退,当前货币政策工具还是数量型为主,价格型为辅。
第三,非常规降息,主要是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纾困。这次降息有一个鲜明的特征,1年期MLF的政策利率保持不变,也就是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中枢并未下行,而1年期LPR小幅下调5BP,这种非常规降息自LPR改革将贷款利率锚定MLF利率后仅出现过两次,分别是2019年的8月和9月,8月是改革后的首次调降,9月是降准后的调降,和这次情况差不多,引导降准后银行负债成本下降逐步传导至资金价格上,推动贷款市场利率下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而且这次的着力点也十分明确,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申“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货币支持领域中将小微置于科技、绿色之前,助力小微企业纾困。
第四,非对称降息,隔离地产的信号十分明显。这次1年期LPR利率下调5BP,5年期LPR利率不变,结构性调整主要是将房地产隔离在降息的受益范围之外,避免传递出放房地产信贷松动的信号。地产政策微调纠偏而非转向,契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地产的定调,房住不炒底线不可破,保障合理的房企融资和居民住房消费需求,但整体托而不举。
后续还会有降准降息吗?
自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删掉“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和“管好货币总闸门”,增加“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12月同步降准降息,宽松的子弹已经上膛,大概率是宽货币和结构性宽信用组合,但力度还有待观察,很难有全面大宽松。
降息并非宽松的终点站,常常是中继站。我们对2008年以来的4轮货币宽松周期复盘发现,鉴于降息的宽松信息意义较强,宽松后期降息会提前退出,通常最后一次降息还跟随着降准。
第一轮货币宽松周期(2008.9-2008.12):应对次贷危机,央行货币政策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9月同时开启降准降息,共4次降准、5次降息,最后一次降息是12月,后面两天还有一次全面降准,宽松周期历时3个月。2个季度后货币宽松见效,GDP从6.4%反弹到12.2%,反弹5.8个百分点,持续了4个季度。
第二轮货币宽松周期(2011.11-2012.7):主要是应对欧债危机冲击,政策重心从“抑通胀”转为“稳增长”,11月宣布全面降准,共3次降准、2次降息,最后一次降息是2012年7月,之后并无降准,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