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相距200余公里的重庆团结村站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内,汽笛声同时响起,两列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首发班列同时驶出站台,满载着摩托车配件等货物奔向千里之外的老挝万象。而在车站的另外几个站台,搭载着热带水果、木材等东南亚特产的列车正忙碌地卸货。
从泰国橡胶枕和马来西亚榴莲,到跨境结算和投资信托,再到国际医院和旅游平台……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双方合作的区域正在发生变化——东盟国家的目光,正在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向西延伸。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东盟国家与中国西部的众多省区市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抢抓中国“西部机遇”。
从榴莲到信托东盟不断提供合作新产品
在坐落于重庆巴南区的东盟集采城内,衣着各异的本地消费者轻车熟路地把货架上的泰国橡胶枕、马来西亚榴莲、老挝野生三七放进购物车里。而在集采城的另一个角落,网络主播正和厨师进行网络直播,向线上观众推销着来自东南亚的众多农业特色产品。
“有空我就会开车到这里买点越南腰果等零食带回家,这些过去只能在网上才能买到的东西不仅好吃还特别便宜。”重庆人李媛是东盟集采城的常客,对她而言每周在这里购买一点东南亚特产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我唯一的希望是商品更多点。”
集采城内的繁忙景象是西部地区和东盟国家近年来深度交往的缩影。占中国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西部地区,由于先天区位劣势,曾是封闭落后的代名词,但如今这里却成了东盟国家进入中国的重要窗口。从农副产品到金融投资,众多东盟国家正加快抢抓中国“西部机遇”。
双边贸易的不断走强是合作加深最好的凭证。以重庆为例,2019年东盟成为重庆第一大外贸合作伙伴,全年对东盟实现进出口1086.7亿元,同比增长43.2%;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冲击,双方贸易总额仍同比增长3.4%。而在四川,2021年前10个月对东盟进出口也达到了1412.7亿元,同比增长9.7%。
“中国是我们重要的战略市场,我们对前景充满信心,已决定长期深耕中国市场。”新加坡星展银行重庆分行行长黄楠说,“中国西部发展迅速,我们将抢抓西部机遇。”
金融更成为东盟国家抢抓“西部机遇”的重要突破口。全国首单非银金融机构借款及结汇项目落地;跨境债权转让、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试点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开展;美元狮城债券、境外人民币债券、辐射西部的双币种内保外债、19家新加坡金融机构陆续落户重庆……西部地区和东盟持续的金融交流,为双方更广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强大支持。
“西部经济快速发展,催生出大量对东南亚特色商品的需求,我们希望能在西南地区设置东南亚产品分销平台,让更多东盟特色商品进入西部市场。”马来西亚电商平台我买网运营总监赵鑫说。
从通道到平台西部持续创造合作新空间
4年前,大部分中国西部货物只能先向东运至沿海地区,再转运到东盟国家。由于物流周期过长,有些从东南亚进口的农副产品,经常会发霉变质。2017年,中国西部省区市与东盟国家合作打造了全新的国际贸易物流通道——陆海新通道,将中国西部与东盟的时空距离缩短至20天内,彻底扭转了西部的区位劣势,让东盟国家的资本和商品向这里聚集。
“尽管去年受到疫情冲击,但在陆海新通道支持下,越南与中国西部的贸易关系依然得到发展。”越南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杜胜海在此前进行的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表示,2020年越南与重庆的商品贸易额同比增长49.8%。
目前,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班列、跨境公路班车三种物流形态均已常态化运行,目的地已拓展至106个国家和地区的311个港口。从东南亚当地出产的特色热带农产品,到韩国三星、法国迪卡侬等外企在当地生产的电子产品与服装品,商品源源不断地从东南亚涌向西部腹地。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提出更为东盟国家的西部掘金之旅提供了完美的平台,推动东南亚企业与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对接,让更多的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向这里集聚。越来越多的东南亚企业在西部投资,并逐渐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来自泰国的正大集团一直看好西部发展。这家二十世纪90年代就在川渝进行投资的泰国企业,目前在重庆仅饲料和养殖业的投资就已达到3.8亿元人民币,2020年在重庆的营业收入达到23亿元人民币。
“成渝双城经济圈概念的提出对众多东南亚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重大利好,作为正大这样的聚焦农牧行业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正大集团资深执行副总裁谢毅表示,前期的投资已经为企业在四川和重庆未来发展打好坚实基础,不远的将来正大还会引进更多产业发展模式进入这一地区,并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贡献正大的力量。
“通过电讯、航运、金融、数据,中国西部枢纽重庆和新加坡这个国际枢纽的联系日益紧密,尝试追赶国际先进城市。”新加坡通商交流合作促进组织“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说,东盟与中国是庞大的、发展中的新兴市场,未来东盟和中国必然会有更密切合作。
从项目到规划双方借机开拓合作新机遇
信息通信领域,重庆与新加坡合作开通中新国际数据通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