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年古都到创新之城,解码苏州背后的科创推力
时间:2021-12-19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作为新经济的典型代表,独角兽企业已成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代名词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营商环境、创新能力与创新生态的重要风向标,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突破口。一个城市有多少独角兽企业,就是这个城市创新活力、发展模式、未来前景最好的诠释。

在这方面,苏州显然已经走在了前面。在近日江苏省促进中心发布的2021年江苏独角兽企业暨江苏省高新区瞪羚企业评估结果(下称“2021年评估结果”)中,苏州共有5家独角兽企业,在全省排名第二;共有11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是第二名的两倍有余;共有292家瞪羚企业,在全省位列首位,占比达47.6%。

这些在创业后以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型企业,将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源源动力。

苏州的创新基因并非天然存在。业内的共识在于,数年前苏州是一个创新资源相对贫瘠的地区,除了有着比较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外,在科研机构、扶持政策、创新文化等方面并没有什么优势。那么是什么让苏州在近几年由传统的制造业大市蝶变成为了创新之都?企业、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又是如何聚力推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近日,第一财经与微众银行共同呈现的《科创源动力》栏目组走进苏州、深入苏州工业园区,与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强斌、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伟、苏州工业区元禾原点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总经理费建江和微众银行企业金融副总经理袁伟佳一道探索“苏州制造”的升级之路,深入分析苏州科创企业飞速发展背后的“源动力”。

筑巢引凤,吸引高新企业集聚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每当提起苏州,小桥流水人家是人们最深刻的印象。但近几年,苏州又多了一张新名片——创新之城。

在内外双循环、新旧动能转换的双重发展格局背景下,以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瞪羚为代表的高科技高成长企业已经成为苏州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这背后,离不开苏州前瞻打造的开放发展、产业生态、创新生态、营商环境等优势条件。

凭借从政策、人才、信息,到资本这套完整的服务体系,苏州吸引了诸多高新技术企业。这在成立已有27年的苏州工业园区中有着最直观的体现。

在2021年评估结果中,苏州工业园区共有57家企业入选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占全省25%,全市51%;125家企业入选瞪羚企业榜单,占全省20%,全市43%。入选潜在独角兽企业和入选瞪羚企业两项指标均列全省高新区第一。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是吸引企业愿意留下来的有力法宝。位于园区内的苏州广林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林达”)的创始人梁献光对此有着深厚感触。

梁献光感叹道,“苏州在产业配套、供应链方面做得比较完善,可以说在全国属于领先水平,而且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做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沃土。”

和梁献光有着相似感受的企业家还有许多,对于他们而言,苏州的人文底蕴、创新氛围、营商环境都是吸引他们来到这里的原因。盛世泰科生物医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CEO余强也称,苏州除了非常宜居外,对人才的关心和精准服务也很周到,能够考虑到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痛点,提供了多样的政策优惠。

城市的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支撑当地经济增长,苏州已然走出了一条企业和城市共生共长的成长之路,依势而建的创新创业高地也将更为坚固。

杨宇东分析称,可以看到,苏州的企业也好,创业者也好,他们的成长和这个城市的蜕变、升级、创新的脉络非常契合,也因此,近几年大家已形成一个共识,苏州科技创新的推动能力特别强。

李伟表示,苏州在创新方面,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厚积薄发。“在很多领域,特别是一些高科技领域,苏州走在全国前列,处于一个引领者的地位,但这些领域都有着苏州长期的、积累性的、跟踪的投入与耕耘,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创新,将是苏州未来发展的主基调。苏州于今年发布的“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到,苏州将锚定“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重要领域创新策源地和世界一流创新型城市,努力打造“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可以期待的是,在这片沃土上,将出现更多独角兽企业。

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

如果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基础,那么构建一流的产业生态则是创新发展的“强磁场”。

创新循产业而起,产业因创新而变。苏州代代相传的“制造基因”,正催动着创新发展的引擎,绘就产业升级的蓝图,集聚越来越多的人才。

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产业是苏州近年来发力的重心。杨宇东分析称,苏州在产业选择上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强调聚焦,挑选少数几个具备爆发力、高成长空间和上下游强带动性的朝阳产业,并形成产业生态。

不仅如此,苏州还陆续引入了多家科研机构,实现对产业、技术、人才的多管齐下,这也是苏州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之一。据悉,目前苏州98%的领军人才企业集中在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