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经济数据喜忧参半。喜的是随着政策发力,房地产销售有所回暖,并带动房企加快竣工。同时,在出口拉动下,制造业投资、工业生产等表现都不错。但我们也要注意到,目前房企的拿地还在进一步下行。另外,疫情影响下,居民消费迟迟没有修复,而因为缺少合格项目等,基建也尚未发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一说法和往年仅强调“稳中求进”略有不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将“稳字当头”置于“稳中求进”之前,其中蕴藏的丰富政策内涵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前11月消费依旧疲弱,问题出在哪儿?稳增长政策是否会提前发力?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收缩节奏中国如何应对?适度超前投资如何理解?如何预判和规避相应风险?2022年地方债提前发放,何时将形成实物量?如何影响经济?如何理解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具体有何含义?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
王军的主要观点:
综合因素导致消费数据持续疲软;
需求转弱是目前最主要矛盾消费很难复制过去的高增长;
稳经济大盘稳收入是政策提前发力关键点;
政策相互支撑更有利于发力高质量增长;
充分利用美联储升息前窗口期降准降息都有空间;
新基建投资需立足长远以有效投资为标准把控风险;
基建投资或将在明年下半年真正触底反弹;
产业引导基金吸引和带动民间投资跟进;
继续打破行政垄断降低制度和生产成本。
综合因素导致消费数据持续疲软
第一财经:王老师好,非常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1月份的消费是同比增长3.9%,跟10月份的同比还是有一定的回落的,我们都知道其实11月份是有双11的消费体量的支撑的,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弱,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王军:确实我们看到3.9%这样一个速度比10月份的同比是下滑了一个百分点,还是比较大的一个下滑,而且也是弱于之前大家的预期的。说起这个原因我觉得也比较复杂,或者说是多方面的。我觉得简单说就四个方面,一个还是疫情的影响,第二个收入放缓,第三个失业在增加,最后一个就是大家的预期在转弱。大家都知道从10月开始,实际上就是国庆假期之后,全国各地的这种多点散发,像餐饮、娱乐、商贸、零售,包括出行更不用说了,旅行,所以说疫情对于消费的影响或者说打击,应该说是今年整个的对消费影响的首要的因素。另外从收入来讲,随着我们经济的这种放缓,收入的增长实际上也在放缓,还有失业的这种增加,这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最后就是大家的预期,因为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收入的原因,疫情的原因,包括就业的原因,那么大家预期可能比较谨慎,谨慎性的这种储蓄动机在上升。
需求转弱是目前最主要矛盾消费很难复制过去的高增长
第一财经:所以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导致了消费的一个疲弱。就像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中说现在整体的一个情况就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需求收缩其实是放在第一位的,这是不是意味着接下来我们的内需回不到两三年之前的那种比较高的增长态势了?
王军:确实我觉得现在中央所提的三重压力,在我看来最大的压力或者说当前以及未来经济运行最主要的矛盾,还是需求转弱的问题,需求比较疲软的问题。因为相对于供给的冲击,那么我们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随着疫情的控制,以及国家相关调整政策的出台,像拉闸限电这些问题,包括供应链紧张的问题都有效的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所以说未来预期当然它也取决于整个需求端,如果很旺盛,大家对未来很有信心,那么这个预期自然会改善。而且确实如你所讲,我们可能已经进入到这样的一个历史阶段,就是说很难再重复过去那种高光时刻。在本世纪初的十年,我们都是长期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百分之十几的消费的同比增长,所以未来我们可能不能够太指望消费能够作为一个当然是长期来讲还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盘,还是我们一个可以依靠的力量,但是短期确实是刚才说的综合性因素的影响,可能一时半会还很难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对冲经济下行的作用。
稳经济大盘稳收入是政策提前发力关键点
第一财经: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我们一直在提到稳增长,稳增长的政策是不是需要提前发力了?
王军:是这样子的。我觉得对于消费的推动或者说对于消费的提振,可能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或者说用一句话来讲就是功夫在世外。就回到刚才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明年的安排,那么不像以往一般都会讲促进消费,或者说甚至是刺激消费,这次并没有直接这样说,而只是说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这传递几个信号,我觉得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需要按照一个战略的实施这么一个长周期来看待的。那么也就是说首先比如说我感觉首先需要稳定我们的经济运行,稳定我们宏观经济大盘。明年的话,我想5%~5.5%,这是应该努力实现的这样一个目标,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稳定的速度,一切可能都无从谈起,这是第一。第二,还是要从保主体、保就业和保民生这个角度来发力,因为消费它的基础是收入,收入它又是依赖于就业,如果没有一个就业面的总体的稳定以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