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经济发展"三重压力"新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时间:2021-12-20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把住稳的大局,坚持进的方向,2022年经济工作被定调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信证券分析师杨帆预计,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有待进一步重构,以适应新发展阶段。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秦泰认为,尽管对经济总量定调相当谨慎,本次会议仍着重突出了来之不易的结构优化的积极表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长期目标仍将恪守。

直面“三重压力”

本次会议总体定调较去年更加谨慎,提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压力从去年的疫情和外部环境转向国内供需。

秦泰认为,去年会议尚认为主要的经济下行风险来自“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当前主要的下行压力和经济工作的重心已经不在外部,转为对国内经济供需两侧下行压力的关注,凸显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着眼国内,不会过多受到海外政策收紧的外溢性影响。

一位券商资深人士对记者坦言,秉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面我国经济面临的“三大压力”,并没有回避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秦泰也认为,会议透露出对今年集中推动的“双碳目标”、地产调控政策等着眼长期的政策在年内导致的短期冲击进行了系统性的反思。“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总量增长的要求更为清晰和明确,但仍然将结构优化摆在首位。

需要注意的是,会议务实地提出了“一揽子”稳经济的政策组合。特别是在明年即将召开二十大之际,会议强调“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认为,这也预示着,后续宏观调控政策在“稳增长”方面的诉求将进一步加大,随着政策发力,宽信用力度稳步推进,“政策底”有望逐步向“经济底”传导,明年宏观经济将止住下滑态势,触底回升。

会议通稿全文25次提及“稳”字,较2020年13次高出近1倍,且为近8年来最多,“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被施以更多笔墨。

宏观政策重提逆周期调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政策的新表述较多,为了应对当前经济的“三重压力”,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在坚持跨周期调节的同时重提逆周期调节。

中信证券分析师周成华认为,强调政策发力靠前,显示了当前稳增长的迫切性已经较高,也是在今年政策后置的情况下重新调整政策节奏。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大局平稳的强诉求,以及对政策平稳过渡的要求,也意味着对前期政策的纠偏,尤其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房地产政策或许后续会迎来温和纠偏的过程。

华泰证券分析师张继强认为,自去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跨周期”以来,“逆周期”的出镜率其实已经越来越少了。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逆周期,信号意义不言自明。与跨周期着眼于前瞻性相比,逆周期更着眼于中短期,力度约束更小,更强调需求侧调整。“有机结合”在适度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积极意味。

事实上,王一峰认为,“跨周期调控”的核心思想在于“平衡”二字,即平衡短期与中长期、国内与国外、新动能与旧动能之间的关系,是对“逆周期”调控的丰富与升级。

不过,“跨周期调控”并不意味着不再关注短期经济波动,在面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加大之时,也会采用相应工具进行对冲,旨在避免经济滑出合理区间。在王一峰看来,在直面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的同时,本次会议首次提出两类调控相结合的原则,也为明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基调指明了方向,财政与货币政策有望“双箭齐发”,稳住经济基本盘。

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对于资本和风险的认识,会议要求“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和“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

秦泰认为,从个别大型风险房企处置中首先将企业的自救能力穷尽后再引入社会化处置手段,或将成为处理风险企业的标准流程。而对资本的监管方面,会议提出“防止资本野蛮生长”,显然意指并不在国有经济部门。此外,本次会议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提法是“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显示出对当前部分领域民间资本野蛮生长、执着于形成不正当垄断地位、威胁数据安全等不规范的经济行为的高度警惕。

与此同时,关于防风险问题,会议强调,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要广泛配合,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在海通证券分析师梁中华看来,这正说明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需要多方协调配合努力,重在“稳定大局”。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