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今天的市场,看懂趋势特别重要。不是多和少,是生和死的问题。在这里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脱虚向实,向硬科技、医疗科技
未来中国的命运靠科技红利而不是靠模式创新,所以,要限制房地产、限制平台流量型的互联网等,将社会资金赶到硬科技赛道。国家说“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我理解就是资本要跟随和支持国家战略。
政府监管与企业公民意识
企业越大,责任越大。企业家要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企业公民意识,要意识到企业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关,与政府的支持包括以往的包容密切相关,大企业以开放心态接受政府监管。
同时,企业应全面考虑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包括雇员、客户、社区、供应商和自然环境。
投资人需要理解和把握政策
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说:“资本市场中的人和资本家必须了解他们在系统中的从属地位,否则他们将承受错误的后果。”对这个观点我是基本认可的。三年前我在LP大会就说过,在中国做投资,一定要听党的话,跟党走,理解政策,把握政策。
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今年有个有趣现象,几位互联网巨头纷纷退休,宣布投身生命科学。一个时代的谢幕,是否揭开了另一个时代的序幕?我想,那些短暂告别互联网舞台的年轻大佬们,或许若干年后又将活跃在另一个舞台上。
互联网新贵们的“退休”背后,多数人只看到政策的变化。换一个角度看,企业家自身的历练与修养也是一个因素。资本的助力和社会发展的速度,使得近十年新一代企业发展太快,财富积累的速度也远超上一辈。但新经济企业的成功创业者们跟任正非等上一代企业家,可能无论是从个人修养、战略定力、政治素养、对内对外的管理能力,还是在处理复杂局面的定力与能力方面,还是有些差距的。企业家需要加强学习,以提高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能力。
要研究变化的趋势与底层逻辑
地球历史上有过五次生物灭绝事件,其中两次跟三叠纪相关。
第一次,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地质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许多动物门类整个目或亚目全部灭亡。第二次,三叠纪-侏罗纪过渡时期,大约2亿年前,23%的科与48%的属,生物灭绝。大灭绝破坏了全球原有的生态系统,改变了生物群组成、群落结构和生物地理区系,是生命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知乎上的回答是:生物大灭绝看起来好像是对生物界的重大打击,但往后看都大大加速了生物的进化,是进化过程中必需的重要环节。
今年是中国市场投资环境剧烈变化的一年。教育、媒体从投资产业目录中被删除,不排除未来还会有其他。前两年我们讲万物生长,现在物种变少了。物种进化的历史告诉我们,环境巨变,我们更要研究变化的趋势与底层逻辑,要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的不是个案、个别生物,而是整个赛道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投资无非是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确定性,譬如医疗硬科技,譬如下沉基层医疗市场,缩小城乡卫生健康水平的差距,这也是共同富裕的范畴。要关注共同富裕在各个领域的不同体现。
幸运的是,医疗是政策最确定的赛道,当然也是全世界的难题。方向正确之下,政策或许会有微调,偏左或偏右但总体前向,不会开倒车。今年我们也看到互联网基金、地产巨头纷纷改换赛道,加大力度布局医疗,医疗基金的回报正在大面积超越互联网基金。
改革是政府的事,创新是企业的责任
我们都知道,竞争靠什么?要不你成本比人低,卖的便宜;要不你有别人没有的,技术比人新。随着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能源成本、土地成本等综合商务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在全球高歌猛进所依仗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失去,而我们的技术优势尚未建立。
同时,我们看到全球化遭遇挑战,全球性外需收缩,而我们又是高度依赖外需的。周其仁老师在近期的一次报告中说“中国不创新、不改革,不会走出现在的困境”。我深深赞同。降低体制成本要靠改革,而提升技术竞争力要靠创新。我再加一句——“改革是政府的事,创新是企业的责任,是我们创业者和投资人的使命!”
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创业者做好技术的创新,投资人用我们的资源和资金去支持创新,融入国家战略,融入时代大潮,这就是我们的出路。
常有人问我,应该投什么样的项目?回顾我们的投资组合可以发现,足够新的技术,给我们带来了足够好的回报。
何为足够新的技术?比如我们投资的韦拓、大医、合源、深睿这样的国内第一个产品获批,或者像三迭纪这样的全球第一第二个产品获批的。这些项目的后续轮估值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创新技术,往往会带来惊喜。这些创新技术项目带来的回报,也进一步坚定和加强了我们坚持投早投新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