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18749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8056亿元,增长1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8.8%、11.1%和13.1%。
“中国老百姓的消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衣食住行的刚性消费,而是涌现出很多新消费,这些新消费会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内市场进一步壮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表示,前11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5%,一些创新形式,比如直播带货,对整个消费的带动力更加强大。同时,今年比较重要的是数字创新加快向线下赋能,推动线下渠道的创新和进一步分化,比如最近几年的生鲜O2O销售、智慧菜场、社区团购等,都是数字化新型销售渠道。
受益于国内消费升级和供应链优势,2021年新消费品牌延续快速发展态势。德勤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新消费品牌募资已经超过509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的六成。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从细分赛道来看,小吃快餐、咖啡、茶饮等领域的融资数量最多,受到资本青睐。
大量新消费品牌
获得资本助力
发展新消费是大势所趋。在数字经济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新消费迎来了政策红利。“我们国家的数字消费已经代表了新的消费趋势和消费方向。”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科技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晓明近日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和新消费相关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数字社会的建设应该构建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构建内需、外需相互结合的双循环体系。“十四五”时期,生产型的经济向生产和消费并重型转变,新消费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企业品牌意识的觉醒和国家政策的扶持,2021年资本持续加码,瑞幸咖啡、文和友、喜姐炸串等多个新消费品牌接连获得多轮上亿元融资。其中,去年成立的调味品品牌三餐有料,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完成三轮融资;成立近三年的夸父炸串也在年内完成3轮融资;自嗨锅也于4月份宣布完成逾亿元的C++轮融资。
除了小吃快餐赛道外,粉面赛道亦收获资本青睐。仅今年上半年,面食赛道就发生融资12起,融资总额达10.11亿元,和府捞面、遇见小面、五爷拌面等品牌相继获得融资。米粉市场方面,7月16日,贵州米粉品牌贵凤凰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三个多月后,公司又宣布完成千万元A+轮融资。
“与网红食品相比,米粉的生命周期更长,生命力也更强,基础受众人数多,品类认知度也高。”贵凤凰创始人陶婷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贵州米粉、湖南米粉、广西米粉、江西米粉等各省米粉品类都有自己的基础受众,有各自生存扎根的土壤,拥有较大市场发展空间。
霸蛮米粉6月底宣布完成亿元C轮融资。在此之前,已经完成6轮融资。霸蛮米粉创始人张天一预计,今年营收有望达到10亿元。
“中国米粉消费拥有坚实的市场基础与较大的市场规模,资本的加持会推动行业加速集中。”在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以行业标准作为产品质量的保证,以品牌化与连锁化推动销售与服务终端的发展,以此实现行业、企业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同程资本投资总监刘光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消费的核心要素是人、货、场,而这三要素都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Z时代逐渐进入社会,并且具备购买力,这是人的要素发生了变化;技术、健康等需求让原来的品牌、产品都有了被重新改进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线上平台和线下渠道的效率大幅提高,这就是大量新消费品牌诞生的核心本质。”
在刘光明看来,资本会一直关注消费行业,没有一个品牌可以独大,每个细分方向都有很多机会,“不过,未来资本对新消费品牌的热度会下降,市场将逐渐回归理性,回到商业最基础的诉求——盈利,而不是持续的补贴烧钱。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分化,一些真正有品牌力的产品会沉淀下来,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另一些可能会消失或被兼并。”
Z世代
成为消费市场主力军
随着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餐饮消费领域品类不断细分,小酒馆受到年轻人追捧,老乡鸡、湊湊火锅、星巴克、奈雪等餐饮企业纷纷跨界布局。而定位于“做年轻人喜爱的酒馆”的海伦司,于9月份登陆港交所。
小酒馆为什么能迅速出圈?“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新一代年轻消费者走入职场,低度酒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与上一代人相比,95后的饮酒习惯和需求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更多的是追求压力释放和微醺,同时对酒的适口性要求较高。”上海市大古外滩小酒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城市特性来看,三四线城市的小酒馆可能会考虑商场店,但一线城市会以社区店为主,因为小酒馆本身就是一种近距离社交的场景,只要客流量够,社区店是更适合的一种方式。”
《2020年轻人群酒水消费洞察报告》显示,从消费人数和人均消费水平来看,90后、95后都呈持续增长态势,95后的人均消费增速提升最快。
随着生活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