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央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研究当前货币信贷形势和部署下一步工作。
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强调,金融部门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统筹考虑今明两年衔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稳步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态势,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召开金融机构货币形式分析座谈会。相较于8月份召开的座谈会,此次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短期下行压力,并强调金融部门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统筹考虑今明两年衔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除了对货币政策基调作出表述外,会议还强调了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稳步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态势,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此外,相较于8月份的座谈会,此次参会的金融机构明显增多,不仅政策性银行及国有大行的数量增多,范围也扩大至全国性商业银行及城商行。在监管机构方面,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出席会议,除人民银行相关司局外,部分分支行和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出席了会议。
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12月16日,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当前货币信贷形势和部署下一步工作。
与会同志反映,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与会同志认为,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虽然面临短期下行压力,但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易纲在总结中强调,金融部门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统筹考虑今明两年衔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稳步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态势,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等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负责同志,人民银行相关司局、部分分支行和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12月13日,央行党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调了明年要抓好的任务。在货币政策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设计,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流动性仍将保持合理充裕
时值年末,跨年之际流动性备受市场关注。12月15日,降准落地,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同日,央行缩量续作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中标利率2.95%,与此前持平。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近期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实现资金长中短不同期限组合,既满足了跨年流动性需求,又优化了银行体系资金结构,体现了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逆周期增加对重点支持领域信贷投放,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展望2022年的货币政策,未来一段时间量价均会有不同层面的放松,降息可期。
中泰证券研报则认为,明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易松难紧。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央行的偏好的政策工具先后排序仍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降准、降息。当前降息的可能性最低,目前行业贷款定价已经处在低位,银行资本补充的压力非常大。预计未来央行会更倾向于降准等方式缓释银行的负债端压力,通过负债端成本的下降,向资产端定价下行进行传导,实现对实体融资成本的下降。
王青表示,展望未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