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国新办举行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了消费品涨价对CPI影响,猪肉价格走势等广受关注的话题。
先来快速浏览发布会要点:
1、11月份工业生产持续回升。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加快。工业制造业继续加强,有利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
2、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仍处于较低水平。
3、投资同比增速也同样是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至个位数增长,两年平均增速也整体上出现回落态势,反映了需求收缩的变化。
4、从累计看,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等均保持较快增长。从宏观指标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幅均低于全年预期目标,外汇储备余额连续7个月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5、四季度以来,工业生产连续加快,工业品价格涨幅出现回落,外贸外资较快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取得成效。从全年看,我国经济有望稳定恢复,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有望较好实现。
6、当前消费升级的态势在持续,没有看到消费降级的变化。从明年的发展看,只要把好疫情防控关,消费发展仍然大有可为。
7、目前生猪生产和供应、产能恢复已经达到正常水平。冬季一般是猪肉消费比较旺盛的季节,受到元旦和春节假日因素的拉动,猪肉价格可能还会有所改善。但是总的看,生猪供应总体上逐步恢复,下阶段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8、交通工具用燃料特别是汽柴油价格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可能还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是,其他的工业消费品和服务的供给总体上是充足的,价格涨幅也会保持稳定。
9、就地过年对消费的影响可能还需要观察。冬奥会对相关企业生产影响有限。
10、下阶段,要按照中央要求,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坚持购租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
实体经济稳中有升,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
付凌晖表示,11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实体经济稳中有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进出口增势良好,民生保障有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对于如何理解“实体经济稳中有升”。付凌晖表示,主要表现为从累计看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工业生产继续回升,市场保供稳价显效,民生保障有力,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这些情况表明,我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实体经济继续加强,积极变化逐步增多。”付凌晖说,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散发影响仍在持续,供给和需求仍面临较多制约。下阶段,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数据显示,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2%,均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增长2%,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此外,创新引领作用明显。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快速增长。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27.9%和112%。1-11月份,实物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2%。投资消费结构优化。制造业投资调整优化,1-11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7%,明显快于全部投资。
发布会上,付凌晖多次谈到,下阶段,尽管存在着多重的压力,中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
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保持较高水平,潜力巨大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仍处于较低水平。投资同比增速也同样是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至个位数增长,两年平均增速也整体上出现回落态势,反映了需求收缩的变化。
不过,付凌晖表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去年因疫情影响出现下降,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稳步提升。同时,投资增长也在改善。总体来看,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保持在较高水平。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80%。
付凌晖指出,中国的内需仍然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力。比如说,从消费来看,中国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目前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正处于消费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快速发展时期,消费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从投资来看,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本存量与发达国家还具有较大差距,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也蕴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