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通境内外金融市场,架起全球互联互通的关键桥梁;主导推动建立“上海清算标准”,在中央对手清算领域树立起广泛遵循的国际行业标准……回望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清算所”)正在其间绘就浓墨重彩的一笔,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打样”。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上海清算所成为亚洲第一家、全球第二家新设的场外金融市场专业中央对手清算机构。在金融市场淬火打磨十多年,上海清算所已贯穿于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的投融资、资源配置、风险对冲等金融活动各个环节,担当着我国金融市场宏观政策的“传导器”、创新活动的“助推器”和风险管理的“阻燃器”。
若以数据为砝码,其分量着实不轻——2020年,上海清算所支持直接融资9.7万亿元,约占上海市场的55%;清算金额达到417.1万亿元,相当于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约五分之一。
上海清算所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更是息息相关。上海清算所党委书记、董事长谢众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表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要素市场发展的大浪潮中,上海清算所的定位是“三个点”:制高点、战略支点和关键节点。“上海清算所是我国金融市场质量建设的制高点,亦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还是服务我国金融市场从产品要素升级发展,提升为制度性开放发展的关键节点。”谢众一言以蔽之。
由境内到境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双管齐下
上海证券报:2021年7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在沪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银行间市场重要的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上海清算所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来支持这一意见落地?
谢众:上海清算所拥有丰富的经验支持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直以来,上海清算所主动探索与交易机构、托管机构,以及跨市场的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自2017年以来,上海清算所积极与中证登交易所债券市场同业机构合作研发,主动思考探索在沪债券市场高质量互联互通可行方案,并将根据相关监管机构安排,研究推进跨市场债券ETF创新产品。
上海清算所通过多元化创新,有能力支持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方面,创新实现实体企业融资需求、潜在信用风险定价和风险有效管理三者同时满足,通过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信用联结票据和积极研发信用衍生品等,实现公司信用债违约风险的市场化区分、公允定价和有效管理;另一方面,主动适应公司信用债数量较多、单只规模小、信用水平差异较大等特点,通过集合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短期融资券等产品,满足中小微等企业融资需求。与此同时,高效联动登记托管和集中清算基础设施职能,通过债券现券和回购中央对手清算机制的联动创新,深入发挥中央对手清算机制在提高流动性、降低市场成本和防控风险等方面的优势,盘活信用债二级市场,引导资源向实体企业流动。
上海清算所具有公允、准确的债券市场价格指标体系,通过支持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够更好服务债券市场稳健发展。目前,已经建立包含24条收益率曲线、23类7万余只债券、49只债券指数的债券基础价格指标体系,全面涵盖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各类债券,为市场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估值服务。不同于其他估值机构,上海清算所既是债券价格的生产者、也是使用者、更是风险承担者。上海清算所不仅全面掌握托管债券的真实成交、结算价格信息,而且作为中央对手方,直接使用债券价格并管理潜在风险,这种唯一和独特的综合激励机制,有效保障了债券价格指标体系的公允和准确。
下一步,上海清算所将继续全力支持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作,持续加强与在沪金融基础设施的沟通协作,便利债券跨市场发行、交易、清算、结算和风险管理等,全面提升金融基础设施一体化服务水平和效率。同时,用科技手段促进互联互通提质增效,在安全可控前提下积极探索新技术应用研发和落地,不断提升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的便捷性、联通性、安全性。
上海证券报:目前,上海清算所与境外金融基础设施合作有哪些主要成果?后续在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跨境联通方面,还会在哪些方向发力?
谢众:上海清算所通过机构联通、产品业务联通、操作服务联通等多层次合作,形成了与境外金融基础设施多元化的互联互通。
机构联通支持境内外债券市场全面衔接。通过基础设施联通,上海清算所形成境内外“一点接入”枢纽,强化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连接。目前,“债券通”已成为境外投资者持有上海清算所托管债券的重要渠道之一。截至2021年10月,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渠道持有在上海清算所托管的债券1215亿元,占其在上海清算所总持有量的36%。同时,上海清算所与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合作,依托其绿色债券平台,建立了境内绿色债券发行人主动选择在境外公开披露信息的便利机制,实现国内绿色债券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产品业务联通支持境内外债券市场更紧密衔接。目前,上海清算所服务的境外机构持续拓展,服务对象已经包括外国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