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给读者的这套三卷本的《历史视角下的经济与金融》,是我从已公开发表的130多篇文章和采访稿中选取的89篇。我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就在《金融研究》发表了十余篇关于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述评文章。我从1984年起,连续三年被《金融研究》聘为特约撰稿人,1985年又在该刊主持了整整一年的《国外货币金融学说评介》专栏。我的博士论文《现代货币供给理论与实践》1993年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大陆最早研究西方货币供给理论和政策的专著。所以,我的学术生涯是从研究西方经济思想、尤其是西方货币金融学说开始的。
1995年末,我从上海财经大学调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开始直接接触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开放,研究方向也转为国内实际经济金融问题为主,这是我研究工作的一个转折点。第二个转折点是2010年9月我被任命为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直至2016年9月离任。在这6年中,我开阔了宏观经济视野,熟悉了国家经济调控、尤其是货币金融调控的政策和措施,我的理论研究也更贴近实际了。
我在人民银行多个岗位工作过,也去过不同城市和地区,工作一直比较繁忙,做研究主要是业余时间的个人爱好,所以并不连贯,也不系统,更不全面,实际上是断断续续的。但我比较喜欢思考,也有些独立的见解,研究的兴趣又比较广泛,除了货币金融,还包括宏观经济运行和房地产调控等。
我自以为我的文章的一个特点是观点鲜明,不模棱两可,也不人云亦云。我不轻易下结论,也很少改变自己的观点。我发表的文章都是我当时实际想说的。我也有过不正确的看法,但还感到比较欣慰的是,当时发表的文章绝大多数并没有被后来实际情况的发展所证伪。
我在研究工作中的一个体会,并努力遵循的原则是,经济研究应该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改革的实际需要,而不能照搬国外的理论和经验。我国经济学的概念几乎都是从国外引入的,但引入以后往往“变异”,所以很多概念的内涵、甚至有些统计指标的范围也与西方国家不完全一致,正所谓“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如美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包含流通中现金和各项活期存款,而我国M1只包括流通中现金和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并不包括个人活期存款。因此,我国M1和M2的剪刀差与西方国家的这一剪刀差的含义并不一样。前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流动性状况,后者则体现了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再举个例子,曾经风靡一时的P2P平台,其概念和运营模式一开始是从西方国家引入的,但很快就偏离了P2P的本源,即从仅仅承担信息中介职能的服务平台,滑向同时承担信用中介职能的机构,这也是我国P2P平台历史结局的根本原因。2016年5月,当时我国P2P正处在兴盛时期,我就在一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绝大部分P2P平台已偏离信息中介方向》的演讲,首次提出信息中介与信用中介的区别,P2P平台应坚持信息中介的方向。收录于本书中篇第四章的《绝大部分P2P平台已偏离信息中介方向,网贷应回归普惠金融本源》一文,就是那次发言的主要内容。
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结论,很少受人怀疑,也往往被用来解释分析中国的经济运行和经济改革。例如,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几乎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即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只能选其二。有学者沿用不可能三角理论以及利率平价理论等,推演出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须遵循“先内后外”的改革次序。事实上,不可能三角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具有局限性,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各项金融改革并不存在严格的时间先后,而是成熟一项、推进一项,并相互创造条件。
收录于本书中篇第二章的《协调推进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是2012年4月,我担任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时,领衔发表的研究报告。该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是循序渐进、协调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提出了金融改革协调推进的理论。2015年,我又和同事刘西合著出版了《金融改革协调推进论》一书。协调推进论对传统的次序论是一个认知上的颠覆。我相信,中国未来的金融改革开放也会是一个协调推进的过程。这一协调推进的经验值得总结,并有必要上升到理论高度,做出理论创新。
现已成为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两大指标之一的社会融资规模(另一指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我国的独创,是一项从零到一的工作。在我担任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的6年时间里,组织全司同志,创设、编制、改进并积极宣传推广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领导交代给我的最为重要、费时最多、也是感受最深的工作之一。10多年来,社会融资规模能成为国家重要指标,并且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自有它的内在逻辑和原因,主要就是它不仅从各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整体流动性,而且体现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及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后者恰恰是在我国体制下金融的使命所在,所以,社会融资规模是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宏观金融监测和调控指标。多年来,我不仅组织编写了《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与实践》一书,至2016年出了第三版,我还在各种刊物和媒体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社会融资规模的文章。我挑选了其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