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货币政策、房地产、全面注册制,一行两会划定明年工作重点
时间:2021-12-14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202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已经敲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一行两会”相继于10日和13日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作为明年金融宏观政策的最重要风向标,市场也格外关注,金融管理部门在会议上都做了哪些重要部署,释放哪些信号?

关于货币政策

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背景下,宏观政策明年将如何发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备受关注。

央行表示,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会议同时强调,明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设计,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

东方金诚分析师冯琳认为,相较货币政策,明年财政政策将会在稳增长中担纲更重要的责任,同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财政发力需要货币政策配合。明年上半年货币政策边际向宽是大方向,有可能延续降准,必要时也会小幅下调政策利率。不过,对明年的货币宽松空间不宜有太大期待,除非出现新的刺激因素,导致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否则长端利率进一步下行的想象空间确实不大,料难以挑战2020年上半年低点。

关于支持中小微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近日发布的一份中小微企业调查报告显示,在2万多家样本企业中,有45%的中小微企业认为经营困境主要来源于订单减少;34%认为现金流短缺是经营的主要困境;20%认为目前经营遇到的困境来源于政策的影响。需求不足、资金压力大、政策冲击,是中小微面临的三大经营困境。

“先后受到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当前小微企业利润增速明显低于大型企业,不同类型企业间盈利不平衡状况较为突出。因此,亟需货币政策的精准发力,进一步加强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一方面,当前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状况有所恶化,急需外源性资金的补充;但另一方面,由于其资金状况恶化、信用风险提高,银行对其供给资金的意愿也出现了下降,进一步造成资金供需的失衡。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央行表示,将持续改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强政策协调联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重点领域的支持,推动国民经济畅通循环。多措并举,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的发展。做好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工作。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银保监会也表示,指导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支持,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优化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支持能源保供稳价。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促进共同富裕。

张旭表示,与总量工具相比,结构性工具对流动性总量的影响较小,更容易将流动性控制在合理充裕的状态并实现流动性的精准滴灌,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也更易避免出现固化结构扭曲、推高宏观杠杆率等问题。

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管理部门也对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出了明确部署,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坚持的原则,未来将关注高风险金融机构、房地产金融、影子银行、地方隐性债务、互联网平台金融业务等金融风险。

在防风险方面,央行表示,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巩固拓展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成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在房地产方面,央行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银保监会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持续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大对长租房市场、保障性住房建设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安仁礼表示,中国央行在积极地进行一些调控,以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软着陆。同时,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传达了稳增长的强烈预期,预计2022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将趋于宽松,房地产管控措施或将延续,这将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势头。

在反垄断方面,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