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精准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挖掘市场需求潜力,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保持良好增长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提出,扎实推进能源安全保供,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对煤电和供热企业今年四季度的应缴税款全部暂缓缴纳;持续密切监测大宗原材料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大力增加大宗原材料市场有效供给;在5G、千兆光网等领域布局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政策支持稳定工业经济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核心增长引擎,工业稳则经济稳。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稳定工业经济”被不断提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12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在贯彻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也强调,要全力稳定工业经济增长,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筑牢经济“压舱石”。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4.7%,31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增长,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12月11日表示,今年我国制造业占比略有回升,呈现出积极的势头,但一定程度上也和服务业尚未完全恢复发展有关,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仍然是任重道远。其中,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市场预期不稳,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比较多。
《实施方案》提出,要强化政策扶持,健全工业经济保障措施。将加大制造业融资支持,紧密结合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合理确定融资期限,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同时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今年四季度部分税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减税降费是促进企业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政策工具,可以作为“药引”助推制造业创新,撬动优质生产要素向制造业集聚。在通过阶段性减税降费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尤其是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推进能源及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
面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堵点卡点,《实施方案》提出,将扎实推进能源安全保供。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资源统筹调度,推进煤炭优质产能充分释放,提高发电供热化肥用煤中长期合同履约水平,推动煤电企业提高发电出力。对煤电和供热企业今年四季度的应缴税款全部暂缓缴纳。
在12月3日的举办2022年全国煤炭交易会上,来自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煤炭企业和国内部分发电、供热、钢铁等企业均签订了中长期合同,首批签约量超过2.6亿吨。
而在最近公布的《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明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范围扩大,供应方原则上覆盖所有核定产能30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炭生产企业,需求方则首次实现发电供热用煤的100%全覆盖。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由于今年遭受能源供应冲击,以风光电为主的新能源电力供应系统往往会因外生冲击造成电力供应不稳定。短期看,无论中国还是全球,对传统能源还会有所依赖,难以过快转向新能源。不过,中国已通过提高煤炭产量和电价调整修复市场电力供需的紧张状况,并且仍在不断出台新的保供稳价政策,预计2022年能源短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此前,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使得产业链上下游利润分配出现不平衡,下游制造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
《实施方案》提出,需持续密切监测大宗原材料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大力增加大宗原材料市场有效供给,灵活运用国家储备开展市场调节。进一步强化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监管,坚决遏制过度投机炒作。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员李大为指出,中国大宗商品指数已连续两个月下跌,11月份达到99.2%。当前国内宏观经济运行趋稳,短期市场情绪偏乐观,但淡季来临令市场需求缩减明显,市场供大于求的迹象显现,12月份需求淡季回落的局面仍将延续,大宗商品价格也将进一步趋弱向下。
王军预测,未来会有相当一部分大宗商品需求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基建,作为基础用材的铜、铝等有色金属也会随风光装机、新能源汽车、5G应用的进一步发展而迎来新需求增量。
对此,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总经济师陈中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强调,当前保供稳价政策制定与执行需要有整体意识、组合意识,密切关注各行业各品类大众商品的价格变化及传导效应。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