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十个信号:经济形势、政策组合和投资机会
时间:2021-12-15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第一,中央首次提出经济面临“三重压力”,这是政策基调转变的背景。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三重压力”的定性还是第一次出现。去年的表述是,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相比之下,今年对问题严重性的判断明显升级。需求收缩,对应于基建投资疲弱、房地产投资加速下行、消费低迷等现象;供给冲击,对应于全球供应链紧张(如汽车芯片短缺)、重要能源品短缺和涨价(如煤炭)、资源环境约束(如限电限产)乃至人口老龄化下的劳动力人口短缺等现象;预期转弱,对应于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走弱等现象。

第二,为了应对“三重压力”,稳经济在政策制订中的权重大幅上升。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上,处处突出一个“稳”字。包括: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等等。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前几天政治局会议最新提出、本次会议继续强调的“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反过来说,经济失速下行或者说经济不稳,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我们预计今年四季度GDP增速可能低于4%,为未来几个季度的最低点,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将会明显回升。

第三,“逆周期”调控重出江湖,前期政策偏紧的局面得到纠偏。会议强调,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要有机结合。这一提法很不简单,意味着前期政策终于确认要纠偏。要知道,自从去年二季度我国在全球率先开启复苏以来,“逆周期”三字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始终强调的是“跨周期调节”。今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固然与疫情变异反弹、多地洪涝灾害等突发因素有关,但与“逆周期”遭到淡化、宏观政策偏紧也是分不开的。这次会议强调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要有机结合,二者实现对立统一,前期政策偏紧的局面明确得到纠偏,给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

第四,积极财政明确发力,财政支出加码和新的减税降费是两大看点。财政政策表述上,会议延用了几天前政治局会议的原则性表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同时针对财政支出和减税降费做出了更加具体的部署。今年财政支出强度较小、进度较慢,1-10月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速仅为2.4%,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速(14.5%)。为此,会议要求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2016-2020年,我国曾连续五年推出新的减税降费政策,而2021年没有推出,同时上游涨价还对下游企业利润形成明显挤压。为此,会议要求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出力度。我们预计减税降费规模可能达到8000-10000亿规模。

第五,“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凝聚成为全党共识,明年基建投资增速预计将会显著回升。9月6日,刘鹤副总理在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已经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后来他又多次在不同场合予以强调。这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层面上强调“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标志着这一思路已经凝聚成为全党全国的共识、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在市场研究者中,尽管对基建投资能否回升的质疑不少,但我们始终是旗帜鲜明地坚定看好明年基建投资的一方。我们测算,明年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7-8%,这既是稳增长大局的需要,也完全具有实现的空间。

第六,货币政策操作仍以结构性工具为主,市场该放弃降息的幻想了。货币政策表述上,会议同样延用了几天前政治局会议的原则性表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做出了更加具体的部署——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央行在日前降准公告中已经重申不会大水漫灌,这次会议的部署也体现了同一思路,货币政策重点支持上述三个领域,就意味着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上仍以结构性工具为主。最近市场对降息预期很强,但结合这次会议的部署和央行最新表态,政策利率下调的概率很小了。另外,会议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意味着财政发力时货币配合将是标准操作。

第七,“房住不炒”大方针不变,维稳房地产业的责任更多地下放到了地方层面。房地产政策表述上,会议继续强调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并针对长租房、保障房、商品房三个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我们测算,明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将落入负区间,预计保障房建设将为稳定明年房地产投资发挥重要作用。会议还要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相比几天前的政治局会议,多了“因城施策”四个字。这表明,维稳房地产业的责任更多地下放到了地方层面,在这一精神下,预计房地产压力较大的重点城市后续可能会出台相应维稳措施。

第八,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券商行业大发展的风口已经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