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地产需求仍偏弱1.1生产:继续修复
上周在下游汽车行业,半钢胎开工率回升至63.8%,与近年同期相比差距进一步缩窄。在中游化工行业,PTA产业链的负荷率下行,其中PTA、聚酯工厂和江浙织机均有所回落。在中游钢铁行业,上周全国高炉开工率继续下行至46.7%,焦炉生产率继续回升至61.6%,Mysteel样本钢厂钢材的产量环比有所回升,不过与2018年以来同期相比仍差距明显。此外,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沿海八省的日均耗煤量环比继续回升,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我们认为,整体看来生产继续修复,不过表现仍然偏弱。
需求:地产需求再降温
投资:地产需求再度回落。上周地产销售面积和土地成交面积环比均大幅下滑,尽管部分原因来自季节性因素,但仍远不及近年同期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我们预计政策端会渐进式进行调整,减小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压力。在建材方面,上周建筑用钢成交量环比回落,水泥出货率持续下滑,与过去两年同期相比差距明显。整体来看,投资需求依旧偏弱。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我们认为下一阶段如果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需求或将边际改善。
消费:汽车销售和票房收入暂稳。在汽车行业,11月30日当周,乘用车批发、零售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0%、-4%。在文娱方面,12月4日当周,票房收入与前一周持平,观影人次继续回落。值得关注的是,12月11日,国家卫健委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进一步增加了疫情不确定性,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元旦春节即将来临,疫情传播风险加大,需要在“科学精准”上下更大功夫。我们认为,消费呈现弱复苏状态,恢复进度要看疫情防控政策和居民收入变化。
出口:景气度回升。上周CCFI指数和BDI指数环比均有所回升。整体来看,出口景气度仍然较高。
价格:猪价平,菜价落,油价涨
主要食品价格分化,其中菜价续落,猪价持平。上周水果价格环比继续持平,鸡蛋价格环比回落1.7%。值得关注的是,上周蔬菜价格环比继续回落3.6%。农业部表示,随着各地天气持续好转,预计12月以后冬季大棚蔬菜和“南菜”进入集中上市阶段。我们认为,接下来菜价仍将稳中趋降。
上周猪价环比持平。12月6日,国家发改委表示,目前下游消费略显疲软,猪价再涨动力不足,预计短期内猪价或将触顶,猪料比高位调整。
主要工业品价格分化,油价有所反弹。上周钢价环比回升,水泥价格继续下滑,煤炭价格仍与前一周持平。值得关注的是,上周国际油价有所反弹,布油和WTI原油价格环比分别回升6.1%和6.6%,或与疫苗防止奥密克戎(omicron)重症仍较有效有关。
短期通胀分化趋势或将减弱。12月以来,在食品价格方面,水果、猪肉价格较11月份有所回升,蔬菜、鸡蛋等价格有所回落。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工业品方面,受保供稳价等政策的影响,煤炭价格保持稳定,钢铁、水泥价格仍趋于回落。整体来看,短期通胀分化趋势或将减弱。
库存:有所回落
上周钢铁社会库存和钢厂库存均有所回落。煤炭库存继续下滑,低于近年同期水平。上周水泥库存比有所回落,但仍高于2018年以来同期水平。此外,在PTA产业链,与前一周相比,上周PTA、聚酯切片的库存天数有所回落,POY的库存天数继续回升。整体来看,库存较前期有所回落。
流动性:央行净回笼资金
上周货币利率分化。上周R001和DR001均值分别为2.06%、2.00%,较前一周分别下行20bp和上行2bp。R007和DR007均值分别为2.30%、2.16%,较前一周分别下行9bp和1bp。
上周央行净回笼资金。上周央行逆回购投放资金500亿元,到期回笼资金2300亿元,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1800亿元。央行决定12月15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我们认为短期内央行或以定向宽信用为主,尤其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但明年上半年有望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会比较高。
上周美元指数回落,人民币汇率保持平稳。截至12月10日,美元指数为96.05,较前一周末回落。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为6.38和6.37,与前一周末相比保持平稳。人民银行决定,自2021年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由现行的7%提高到9%。此外,美国11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4.9%,创1991年8月以来新高。我们认为,下一阶段,随着美国通胀高企,加息预期发酵,美元资产的实际投资回报或将提高,继续推动美元回流,支撑美元指数维持强势。
政策:“稳”是最重要的政策基调“稳”是最重要的政策基调。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