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日,Omicron“超级毒株”来势汹汹,持续扰动市场情绪
11月初以来,Omicron变异株快速“登陆”近60个经济体,扩散速度明显快于Delta等变异株。11月9日,Omicron变异株首次发现于南非,并快速传播至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等近60个经济体。简单对比来看,Omicron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扩散为南非的绝对优势株,在传播速度上明显快于Delta等变异株。
为了防患于未然,美、英等纷纷采取入境限制措施,资本市场波动随之明显放大。考虑到Omicron变异株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以及Delta变异株的前车之鉴,美国、欧盟、英国等多个经济体实施入境限制。受此影响,市场在担忧Omicron会否成为“超级毒株”,使得风险偏好明显回落,风险资产大幅回撤。
二、Omicron的“轻症化”特征显著,不改全球防疫大方向
初步结果表明,Omicron虽然传播力惊人,但感染的病例中轻症居多、致死率更是处于低位。Omicron变异株存在约50个突变、远超Delta变异株的35个,且有约15个位于S蛋白的RBD区域,意味着可能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不过,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病例中轻症居多,也尚未表现出令人担忧的致死率。
病毒变异常态化下,大规模疫苗接种依然是最有效的防疫手段,特效药有望“锦上添花”。尽管新冠病毒频频变异,但现有疫苗依然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力。退一步讲,即使现有疫苗失效,主流疫苗产生也有望在快速研制出新款特定疫苗。并且,默沙东、辉瑞等旗下的新冠特效药有望上市,将进一步巩固全球防疫战线。
三、疫情“流感化”是长期趋势,但过程或比想象中更加曲折
总结而言,疫情“流感化”是长期趋势,“免疫力”较强的部分经济体有望更快实现疫情“流感化”。伴随疫苗接种率及防控能力的提升,以及病毒整体向着“高传染性、低致死率”的大方向演化,疫情“流感化”的长期趋势基本已定。其中,以色列等“免疫力”较强的部分经济体,实现疫情“流感化”的时点或更早;对于免疫基础薄弱的部分经济体而言,疫情“流感化”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全球疫苗产能扩充有望缩小“免疫鸿沟”、利于疫情“流感化”,但过程可能比想象中更曲折。2022年,全球疫苗产能预计将大幅扩至216亿剂,覆盖全球75亿人口的接种需求“绰绰有余”。这一背景下,全球“免疫鸿沟”有望缩小、利于疫情“流感化”。但考虑到疫苗保护效力逐渐减弱、及接种进程存在不确定性,疫情“流感化”之路并非一蹴而就,阶段性反扑对市场情绪的扰动或仍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