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反倾销第一案律师:不断学习,中国在规则丛林中突围
时间:2021-12-12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2001年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了该组织的第143个成员。20年来,中国为经济全球化注入巨大动能。

WTO争端解决、反补贴、反倾销、保障措施……这些国际贸易救济领域中的专业术语虽然非常“阳春白雪”,但在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晨看来,其实也很“下里巴人”,因为中国入世后,除了要拥抱开放的机会,还要接受开放带来的挑战,从影响国计民生的粮食,到茶余饭后的娱乐产品,其实背后都经历了不同类型的国际贸易摩擦与合作。

杨晨专攻国际争议解决,律师生涯始于中国“入世”的2001年。20年来,从立法咨询到代理具体案件,从APEC会议到全球钢铁论坛,从WTO多边争端解决到国际投资仲裁,杨晨和他的团队倾尽全力提供法律服务。这其中有不少是代理中国政府的案件,而有些案件的时间跨度非常长,以杨晨为代表的涉外律师在无形中成为了中国企业在WTO平台与世界打交道的最直接见证者。

彼时的他并没想到,在十几年后,中国的律师能在国际贸易救济领域与美欧同行平起平坐;中国也逐渐从入世伊始国际贸易规则的“学习者”演变为规则制定的参与者。“中国入世20年,其实是对WTO规则不断消化、遵守和贡献的过程,”杨晨说道,“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不管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需要在多边规则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行业市场经济待遇

就在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后的一周,一场“硬仗”就发生了。2001年9月,美国PPG公司在加拿大贸易法庭提出起诉,起诉中国的汽车挡风玻璃产品在加拿大市场进行倾销。2001年12月18日,加拿大贸易法庭和加拿大海关和税务总署(CCRA)联合发出公告,对中国包括福建福耀等4家出口汽车挡风窗玻璃的企业提出反倾销指控,涉案出口金额达1800万美元。由此成为了加入WTO后中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第一案。

公开信息显示,在调查期间,加拿大方面曾对中国的汽车挡风玻璃相关产品指控的倾销幅度高达36%到194%。而在此后9个多月的应诉过程中,杨晨与上述中国企业积极应对,不仅参加加拿大国际贸易法庭的公开聆讯,向法庭展示了大量的事实,还促成了加拿大方面来华实地核查。在各方努力下,2002年8月30日,加拿大国际贸易法庭(CITT)一锤定音,裁定来自中国的汽车玻璃在加拿大销售不构成实质损害或损害威胁。

按照世贸组织裁定反倾销案的程序,一般有三个抗辩点,其中任何一个抗辩点胜诉都可以导致案件的审理结束:其一是被裁定为没有倾销,其二是被裁定无实质损害或者损害威胁,其三是倾销和损害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而在这次中国汽车玻璃企业的反倾销申诉中,中国的企业是在三个诉点均获得了胜诉。

杨晨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一结果意味着中国入世后反倾销第一案首战告捷,为所有中国汽车挡风玻璃企业在加拿大市场享受零关税扫清障碍,“如今看来,这一胜诉的意义不仅限于‘第一案’。”

杨晨强调,在这一案中,其实关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备受关注。中国应诉企业依据加拿大反垄断法的规定,与申请方公司进行交涉,使得申请方之一的LAMIVER公司因担忧卷入反垄断诉讼的风险而撤诉败退;同时,律师和应诉企业确定了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应诉策略。

在此案之前,北美国家一直不承认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不少贸易伙伴也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持保守态度。但在杨晨看来,“只有拿到市场经济地位,应诉企业才能使用自己的生产和销售数据抗辩;使用替代国数据,结果不可控且被扭曲的可能性会很大。”也正是在杨晨及其团队,以及中国政府和应诉企业的坚持下,加拿大方面不得不派团队到中国对政府和应诉企业进行了实地核查。

“随着中国的胜诉,中国的汽车挡风玻璃能在加拿大市场完全享受市场经济地位的待遇。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在主要贸易伙伴的反倾销调查中‘全行业都拿到市场经济地位’的唯一个案。”杨晨说道,“由于加拿大法律中有遵循先例的原则,因此这一成果对后续其他行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案件本身,让杨晨印象最深的便是在应诉过程中,以福耀玻璃为代表的被起诉中国企业知难而上的精神。他回忆道,当时,福耀玻璃的董事长曹德旺做了2件事:首先与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成立了反倾销研究院,并表示既然中国选择走出去,企业就要主动学习国际规则;其次,曹德旺还在人民大会堂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表示,遇到这种情况,企业要积极去应对,他相信一定能打赢官司。“对于企业家来说,这种战略眼光实属难能可贵。”杨晨说道。

伴随着中国入世后反倾销领域的第一案,杨晨也见证了中国的汽车挡风玻璃产业原本在北美市场只能停留在配件市场,到如今不断发展壮大,深入北美市场,主导当地原装车中的市场份额。如今,福耀玻璃已在美国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汽车挡风玻璃生产中心。

也正是由于这一案件,杨晨直言对汽车挡风玻璃产业“太有感情”。他甚至会利用在北美开会的间隙,专门飞赴福耀玻璃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的工厂再去亲眼看一看、走一走,与老朋友聚一聚。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福耀玻璃《美国工厂》的纪录片特别真实。“很多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