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报告:社融的内生弱与外生强
时间:2021-12-10 00:00:00来自:华安证券字号:T  T

事件: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7万亿,预期1.53万亿,前值8262亿;新增社融2.61万亿,预期2.81万亿,前值1.59万亿;M2同比8.5%,预期8.7%,前值8.7%。

11月金融数据:总量结构均差、消费地产弱、社融由外生变量托底。

1、信贷:11月新增贷款1.27万亿,较去年同期少增1600亿,较2019年同期也少增1200亿,整体低于季节性,贷款余额同比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至11.7%。结构仍差,票据和居民中长贷较好,居民短贷、企业短贷和企业中长贷均差,反映了政策稳信用、边际松地产意图+消费偏弱,地产景气低迷,实体融资需求仍差的组合。

1)居民端:居民贷款反映消费偏弱和地产边际宽松。居民贷款增加7337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197亿元,较2019年同期多增506亿元。居民短贷增加1517亿元,低于去年和2019年同期,反映消费整体偏弱。11月乘用车销量增速仍为负,同比下降12.7%,两年复合增速下降2.9%;居民中长贷新增5821亿,较去年和2019年同期均多增,反映央行对按揭贷款边际放松效果显现。11月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收窄5.5个百分点至-20%。

2)企业端:企业贷款结构仍差,政策意志明显,但实体融资需求仍差。表内票据增加1605亿元,较去年和2019年同期均多增,与票据利率下行有关,再结合BCI指数和PMI小企业指数反映中小企业景气度不高,票据高增可能也更多反映了政策稳信用意图。企业短贷增加410亿元,较去年和2019年同期均少增;企业中长贷增加3417亿元,较去年和2019年同期均少增,反映地产景气低迷,实体融资需求仍差。

2、社融:社融的外生性托底效应明显,存量增速仅小幅回升,剔除政府债券的社融存量同比下降。1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61万亿,同比多增4745亿元,较2019年同期多增6163亿元;社融存量增速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至10.1%,符合我们持续提示的年内信用可能只是“微宽”。结构拆分看:1)社融的外生性托底效应明显,即主要受政府债券支撑,这从两个方面可以得到印证:第一,11月社融较去年和2019年同期的多增量主要来自政府债券,即11月政府债券新增8158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4158亿元,较2019年同期多增6442亿元,高于其他各项的多增量,是社融主支撑。1-11月累计新增政府债券5.8万亿,较全年目标7.2万亿仍差1.4万亿。根据wind统计口径,1-11月新增专项债净融资3.2万亿,占全年3.65万亿限额比重约88%,意味着12月还有4000多亿专项债待发行,明年专项债额度也有望提前下达,预计将对年底社融和明年初投资形成支撑。第二,新口径社融与剔除政府债券的社融增速方向背离,后者较前值小幅下滑,也体现社融主要靠政府债券支撑。2)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信托贷款较去年和2019年同期少增,主要反映了地产景气下行的拖累和实体融资需求较差。3)企业债券增加4104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3264亿元,与去年11月永煤事件导致企业融资骤减有关;但较2019年同期也多增774亿元,反映今年11月企业债券融资需求旺盛。

3、存款:活期现金流有所好转,非银存款弱,财政支出加快。

11月M1同比回升0.2个百分点至3.0%,M2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至8.5%。其中:M1同比在基数上行的情况下仍小幅回升,反映企业短期现金流有所改善,或与房地产销售降幅收窄、地产边际宽松有关;票据高增、碳减排工具等稳信用政策可能也部分改善了企业的短期流动性。M2同比回落主因贷款增速回落,对存款派生作用下降。存款端,居民和企业存款同比小幅多增,非银机构存款同比大幅少增8773亿元,一方面指向非银存款向居民和企业转移,与10月方向相反;另一方面非银存款少增可能与银行对非银融资减少有关。财政存款减少7281亿元,同比大幅多减5424亿元,反映财政支出加快。

货币、信用后续会怎么走?

1、货币政策稳中有松,预计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结构性工具将成常态,2次降准后更靠近LPR利率调降步长,但仍存不确定性。综合央行Q3货币政策报告、12月政治局会议看,我们预计货币政策稳中有松,降准已落地,后续流动性将继续维持合理充裕,支持小微企业、绿色等的结构性支持工具也将成为常态。鉴于央行指出“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预计短期降MLF等政策利率较难。7月和12月降准分别节省银行成本130亿元和150亿元,对应利率下调空间分别为1-2BP,再叠加下半年以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合计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可能在3-5BP,从而接近触发LPR利率下降的步长,但时点上仍存不确定性,需更多条件催化。无论如何,降准客观上应有助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的降低。

2、维持此前判断,对信用企稳应谨慎乐观,我们预计信用宽松幅度有限,后续可能只是“微宽”。11月数据符合我们预期,即地产低迷对于社融中的企业中长贷、信托等非标均是拖累;绿色、制造业、小微企业能够承接的信用较为有限。预计至年底社融存量增速可能仅会回升至10.5%以下。展望明年,维持报告《转型、回归与再平衡——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中的观点,预计信贷、社融、M2同比较2021年继续回落,其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